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利策文学奖获得者玛丽安·莫尔,是20世纪美国一位出色的女诗人。莫尔独特的文学创作,与同时代伟大诗人们史蒂文斯、庞德、威廉斯以及艾略特等人进行的文学探讨,奠定了她在现代主义派中的中心地位。在其由129首构成的《诗集》中,有110首不同程度上涉及到自然主题。在传统观念上,人与自然的关系局限在等级与不可调和的层面上,世界的认识论强化了人与自然的裂缝。在西方的诗人中,多数写自然的诗诱导读者在人类中心主义层面上去考虑两者的关系。但是,莫尔的动物诗另辟蹊径,其中的动物,犹如去掉自负特点的人,她借此探求自由的、未被束缚的人类品质,并以此来唤醒人类重新考虑与质疑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寻求与文化上盛行的隔离主义相反的一种两者之间新的联系。“莫尔是蛰居在家的马可波罗”。通过其精神之旅,莫尔精通中国绘画,熟知神秘色彩的动物,对中国深奥抽象的哲学“道家”也颇感兴趣。老子的《道德经》以自然规律为重点,旨在寻求天地宇宙之间的联系。在莫尔的探索与实验写作当中,也似乎在追求一种家庭内外,人与自然,公众和私下形象的平衡和和谐的关系。因此,本文运用老子生态伦理学的方法,从三个层次来赏析莫尔的动物诗歌。前提是“道为天下母”,人与自然是兄妹关系,因该互敬互爱;在两者互相尊敬的基础上提出保护自然的原则:“道法自然”;最终达到“人与自然的合一”。在莫尔的诗歌中,动物都是遥不可及与神秘的,表现出对动物的敬畏;包含着对传统生态观的不满,主张人与动物要生活在各自的领域中;最后,莫尔期冀人与自然能生活在一种科学的、理性的和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