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空巢家庭”老年人精神赡养状况探析——以河南省某村空巢老人为例的个案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_progra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是在建构主义的研究范式下、采用质性研究方法进行研究,通过对农村空巢家庭老年人的个案访谈,倾听他们的声音,从他们自身的角度出发来对精神赡养进行理解与阐释,通过研究者与被研究者之间互为主体式的互动来共同建构关于精神赡养的现实。 第一部分介绍了研究缘起、研究内容及研究意义。之所以选这个题目进行研究,首先是由于笔者被身边的生活小事所触动,有了灵感,在此基础上,通过对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的总结与分析,最终选择了这个题目。关于研究内容,通过对一个村庄的空巢老人的访谈来透视农村空巢家庭老年人的精神赡养状况,按照对精神赡养内涵的界定,要了解的内容主要包括人格尊重、成就安心和情感慰藉三方面。本文的研究意义,在理论方面是为了弥补养老研究的薄弱环节,为丰富整个养老理论体系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在实现方面,是为了促进农村养老事业乃至整个社会养老事业的发展,从而为促进“和谐社会”的持久发展尽自己的一点绵薄之力。 第二部分是文献回顾,由于专门针对农村空巢老人精神赡养的研究成果甚少,所以文献回顾是分门别类的形式进行的,分别对关于空巢家庭和关于精神赡养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通过对已有研究成果的总结,理清了思路,同时也进一步阐明了本研究的创新点与独特之处。 第三部分介绍了本文的方法论及具体研究方法,就是要在建构主义的研究范式下,运用质性研究方法进行研究。在具体研究方法中,访谈对象的选择是在对所研究村庄的具体情况有所分析的基础上,根据该地区空巢老人精神赡养的实际影响因素来进行的。 第四部分首先介绍了所研究村庄空巢家庭的总体状况,接着对所要访谈的个案进行了简单的情况介绍,然后对访谈资料进行了分析,通过寻找本土概念和重要陈述的方式展示了农村空巢老人对精神赡养的感受与理解,倾听了他们自己的声音。 第五部分是研究发现,通过前文中对农村空巢老人自己声音的倾听以及对访谈资料的分析,得出了关于农村空巢老人精神赡养的几点发现,并以空巢老人自己的声音进行了佐证。最后进行了研究总结,从本文的成文方式、本研究的质量保证、局限性以及本研究所要遵守的伦理守则等方面进行了总结,从而不仅保证了论文的完整性,也保证了研究的完整性。
其他文献
城郊集体土地的征地拆迁已经成为国内各大城市推进城市化进程的首要途径。被拆迁村民的市民化是城郊征地拆迁的一个客观法律结果,但正是由于它是征地拆迁的附属品,所以其市民化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人口老龄化现象亦日趋严重,老年人口中失能与半失能老人所占比重也呈走高趋势。2014年,我国失能半失能老人数量已高达3700万。尤其在黑龙江气温寒冷、饮食
荷的一生充满禅意、充满诗意,这一切,如同在梦境中。  秋天,在每个人的眼中是不一样的,秋天在每个人的不同阶段也是不一样的。秋天,给人萧瑟、肃杀的感觉,但秋天同样给人收获的喜悦。我还在少女时代,对秋的感触就十分敏锐,那时读《红楼梦》,多数人可能会记住宝玉与十二钗斗趣的情节,而我,则对黛玉笔下的一句诗记忆深刻,“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那时虽然不知道什么是通感联觉反应,但是在我脑海里已经调动起听觉、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劳动力大规模的外移,在我国农村社会出现了一个独特的留守妇女群体。由于丈夫长期外出打工,妻子留守家庭,她们肩负着本应由夫妻双方共同承担的生产劳动和家
社会养老保障替代率的基本含义是指退休人员养老金收入水平与其在职期间收入水平之比。平均替代率是指同一时期同类人员退休收入相对于其在职时收入水平之比。本文主要研究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