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型金融机构在民族地区现有的金融体系基础上设立,目的是增加金融主体,打破民族地区旧的金融格局。对民族地区农村新型金融机构这一新生事物进行研究,探讨如何解决民族地区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等问题,对促进民族地区农村形成投资多元、种类多样、覆盖全面、治理灵活、服务高效的银行业金融服务体系,支持民族地区经济,更好解决“三农”问题有着重大现实意义。文章对民族地区农村金融机构的特殊生存环境进行分析,提出他们产生的必然和发展中可能遇到的困境。研究了新型金融机构发展现状和问题,希望能通过这些研究提出一些对民族地区农村新型金融机构可持续、良性发展有帮助的设想,进一步完善民族地区农村金融体系建设,促进民族地区“三农”问题解决。本文第一部分梳理了农村金融理论发展的基本脉络,从农村信贷补贴论到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农村金融理论经历了从管制到放松的过程,农村金融市场也同样经历了从管制到放松的过程,新型金融机构就是在这种大环境下产生的。而微型金融也给农村金融机构发展建设提供了可以借鉴的良好经验。文章的第二部分对民族地区新型金融机构的发展环境进行了分析研究,民族地区农村的主导产业农业具有传统农业特质,这种外部环境使民族地区农村的金融需求有限、信用环境复杂而脆弱。同时民族地区农村经济环境相对封闭,金融体系很不完善,这些是民族地区农村新型金融机构发展所必须面临的困境同时也是他们必须要出现的原因。文章的第三部分着重对三种新型金融机构的发展现状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和资金互助社这三种新型金融机构同时被发起,但他们的发展情况却非常不均衡。其中村镇银行机构数量最多,发展势头最好,同时也是政策扶持的重点。而贷款公司和资金互助社发展则相对滞后。文章第四部分从理念、宏观和微观机构角度针对现阶段民族地区新型金融机构发展的问题提出未来发展构想。着重探讨了普惠金融理念,强调了制度建设和优化机构发展环境。在微观机构发展维度上,选取了几个有代表性的民族地区新型金融机构的发展模式进行了分析。本文采用了规范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手段。将民族地区金融机构的发展环境、现状同非民族地区做了对比分析。采用了个案分析与演绎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民族地区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的特殊环境、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本文的创新点在于从新型金融机构的发展实践角度入手,研究新型金融机构现状和存在问题,而不在拘泥于政策研究。对新型金融机构的三种主要机构类型做了全面的研究,而不是单就某个机构研究。区分民族地区农村与非民族地区农村,将研究范围限定在民族地区农村的新型金融机构,并用对比方法分析了民族地区与非民族地区新型金融机构发展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