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云南省泸西县小江流域地处断陷盆地西南部,一直遭受石漠化等生态问题的干扰,对区域生态安全和人类福祉都造成了重大影响。国家和当地政府为了应对这些情况,自2000年左右起,实施了石漠化综合治理措施,区域内的植被覆盖得到显著提升,对当地的各项生态系统服务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为了揭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实施以来,生态系统服务的变化以及对人类福祉影响,本文运用包括InVEST模型、CASA模型在内的多种模型和方法,计算了 2000、2005、2010和2015年不同利益相关方所关注三种重点生态系统服务(水服务、粮食服务以及固碳服务)供需的时空变化特征,对石漠化演变的响应关系,并基于村镇构建生态系统服务流动关系网络。通过研究为域内进一步的石漠化治理,实现小江流域社会、经济、生态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小江流域2000-2015年水供给服务整体上呈现增加趋势,分别为1.64×108m3、2.03 ×108m3、1.02×108m3和2.37×108m3,增幅达44.5%;水需求服务整体上也呈现增加趋势,分别为 1.39×108m3、1.84×108m3、1.78 ×108m3 和 1.9×108m3,增幅为 36.7%;水服务供需比分别为0.17、0.10、-0.54和0.22,表明整体上供给大于需求。(2)小江流域2000-2015年粮食供给服务整体上呈现增加趋势,分别为6.7×104t/a、7.5×104t/a、8.3×104t/a和1.08×105t/a,增幅达61.2%;粮食需求服务整体上呈现递减趋势,分别为 4.9×104t/a、4.3× 104t/a、4.0×104t/a 和 4.0×104t/a,减小了 18.1%;粮食服务供需比分别为0.31、0.55、0.70和0.92,表明整体上供给大于需求,且供需比越来越大。(3)小江流域2000-2015年固碳供给服务整体上呈现增加趋势,分别为3.32×105t/a、3.59×105t/a、3.38×105t/a和5.03×105t/a,增幅达51.8%;固碳需求服务整体上也呈现快速增加趋势,分别为 1.8×105t/a、3.3×105t/a、4.9×105t/a 和 5.3×105t/a,增幅为 194%;固碳服务供需比分别为0.59、0.10、-0.36和-0.04,表明整体上由供大于需转变为供小于需。(4)小江流域2005-2015年石漠化的面积呈现明显的减少的趋势,由2005年233.0km2,减小到 2015年的189.2km2,减小的幅度为18.81%;对比2005-2015年小江流域石漠化区和非石漠化区各种土地利用类型,林地石漠化区的水服务和固碳服务均小于非石漠化区。对于三种服务来说,粮食服务受到的影响明显强于水和固碳服务,而且随着石漠化面积变化变大,即石漠化治理程度的加深,反映出生态系统服务对石漠化的响应关系更加明显。(5)2000-2015年流域水服务的流动关系呈现减弱,粮食服务和固碳服务均呈现轻微的上升。在空间上,中部平坝区和南部的河谷区,三种服务供需状况相对较好,有利于生态系统服务流动,但是东部的岩溶中山区,三种服务的供需较低,不利于生态系统服务流动。因此,对于这些区域,需要投入更多的治理措施,改善生态环境,提升生态系统服务的供需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