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来,伴随着人口红利的不断释放和民营经济的持续繁荣,我国在城镇化发展道路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014年国家提出以“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思路,明确了城镇化发展由“量”向“质”的转变要求。开发区作为重要的城乡空间单元,如何落实国家有关“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探索切实可行的开发区规划建设新思路、新方法,有序推进开发区人口集聚和产业升级,是本文的重要研究目的。当前,国内城镇化发展区域差异化明显,西北地区开发区普遍存在产业发展动力不足、城市功能建设滞后、人口城镇化水平不高等问题。人们对开发区的认知:过于关注“产”和“城”,而忽略“人”的发展思路已不合时宜。本文重点在于厘清西北地区开发区规划建设中的“产-城-人”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探索开发区实现由“产-城”融合向“产-城-人”融合转变的着力点,并通过规划技术予以具体体现,最终实现西北地区开发区的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本文主体内容分为三个部分。首先,对我国城镇化和开发区发展的区域差异进行比较研究,详细分析西北地区开发区跨越式发展的特征,并总结其在空间、产业、城市功能、社会和生态方面的建设困境。其次,解析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产城融合发展的内在逻辑,对开发区“产-城-人”三者的互动关系和要素进行分析,明确开发区只有实现产业城镇化、城市功能城镇化和人的城镇化,才能有效推进西北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认为“产”是开发区的动力系统,提供就业岗位;“城”是开发区的硬件系统,提供生产生活服务;“人”作为主体,是开发区的活力系统,提供劳动力和技术支撑。最后,以呼和浩特盛乐开发区为例,探索西北地区开发区产城融合发展评价方法及其规划策略,从开发区的土地生态承载力、人口与公共服务设施的耦合协调关系入手,选取指标整体评价“产”和“城”的建设水平,识别盛乐开发区产城融合发展处于唤醒阶段。在此基础上制定三大策略:包括产业发展机遇、区域产业格局、产业发展潜力、人才集聚模式四个方面的产业发展策略;涵盖宏观、中观、微观的空间优化策略;囊括测算市民化成本、规划协调、投资融资的制度和政策设计策略,为内蒙古地区乃至西北其他开发区产城融合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