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智能公交数据的乘客出行路径选择行为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wan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城市快速地发展,交通拥堵与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优先发展公共交通能够有效缓解居民机动化出行需求与道路资源供给的矛盾。乘客在使用公交出行时的路径选择行为体现了乘客基于时间、费用以及舒适性等因素综合考虑后的选择结果,研究乘客的路径选择行为能够获取乘客的出行规律,进一步了解其出行需求,为公交服务质量的改进提供指导。在智能公交系统建设不断完善的环境下,其提供的乘客IC卡刷卡数据与车辆AVL(Automatic Vehicle Location System,简称AVL,即车载GPS系统)数据为乘客出行路径选择行为的研究提供了支持,为多角度、多层次探索其出行规律提供了机会。本文基于已获取的成都市智能公交系统中乘客的上下车与换乘站点数据,以公交线网站间OD(Origin and Destination)为研究对象提取乘客的直达与换乘路径选择集,从时空等多层面分析其出行行为特征,对乘客的路径选择行为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首先,本文以获取OD数据集为目标,分别获取乘客在OD间的直达与换乘路径选择集,结合其路径选择集的统计结果确定了OD数据集的研究范围。并针对直达与换乘路径的不同情况分别获取研究所需的路径时间集数据与路径站点数量集数据。其次,参考已有文献对乘客出行行为的研究,结合已获取的OD数据集,从总体层面、时间层面、空间层面与忠诚度层面四个角度对乘客的直达与替代性换乘路径出行行为进行了特征分析,同时初步探索了影响其路径选择行为的因素。基于前人对影响因素的研究,结合初步探索结果,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定量分析多个影响因素对乘客路径选择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总时间差、替代性换乘路径在途时间、站点数量差与替代性换乘路径等车时间对因变量替代性换乘出行比例的影响显著,其中,总时间差因素对乘客的路径选择行为影响最为显著。最后,基于乘客出行路径选择结果,建立二元logit模型,对成都市工作日出行的换乘惩罚值进行估计,模型中考虑了车内时间与换乘次数变量。而换乘惩罚值的获取能够运用在公交分配模型中,以提高其模型的准确性。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建筑业体制改革和投资体制改革,近年来工程造价管理改革可以说突飞猛进,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特别是造价工程师执为业资格考试与注册制度以及工程造价计价手段的改革。建设
目的观察胸痹膏穴位贴敷联合中频脉冲穴位刺激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及对血脂、同型半胱氨酸(Hcy)、脑钠肽(BNP)的影响。方法将60例UAP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M2M为通信智能家庭、工业自动化、智能传输、医疗、智能设备、环境监控、自然灾害预测等应用带来了重大革新。LTE网络支持IP互联,适应性强,可灵活分配无线资源,能够支持设备
量子信息学作为量子力学和经典信息学的交叉学科,具有经典信息学没有的优势。在量子信息学中,传送信息时,由于量子特性,使信息的容量以及安全性都打破了经典信息传送中的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