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真正的罪人——《红字》、《复活》、《祝福》的比较研究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ssv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字》、《复活》、《祝福》这三篇中外文学作品虽出自不同的作者,且作品描写的故事发生在不同的国度,有着各自不同的社会背景,但作品都是以"罪"为主线,且三位"罪人"均为女性.是偶然?是巧合?还是其中本来就存在着跨文化的共同性?怀看这种好奇心;该文首先探讨比较了三位作者各自所处的时代及其创作动机.霍桑所处的时代是一个神学政治时代,当时社会的丑恶使他深受其害.他经历了"穷困、失业、不公正被贬黜".在如此悲惨的情景下霍桑开始创作《红字》.托尔斯泰生活在动荡的俄国,社会矛盾日益激烈.托尔斯泰对自己的贵族阶级的腐朽越来越不满,对农民生活的艰难和周围社会所发生的变化越来越关注.他的立场也逐渐转到了劳动人民的立场上来.于是经过了反复地构思,他创作了《复活》.鲁迅的《祝福》写于1924年.当时辛亥革命的爆发虽然推翻了帝制,但中国人民仍处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尤其是妇女受害最深重.妇女解放成了当时革命的一个重要内容.在《祝福》中鲁迅怀着极大的热情和同情描写了祥林嫂这个被封建礼教吞噬了的小人物.该文揭示了三位作者创作动机的相似性.该文接着简要回顾了三部作品中女主人公各自不幸的遭遇.《红字》中美丽善良的英国少女海斯特不幸嫁给了一个虚伪、狠毒的畸形老人.由于丈夫久出不归,海斯特与青年牧师相爱,遭到加尔文教政权的严酷惩罚.《复活》的女主人公玛丝洛娃天真、美丽、纯洁.上流社会青年聂赫留朵夫诱奸并抛弃了她.此后,玛丝洛娃开始了悲惨的生活,并沦落为妓女.后又遭人诬告,被判苦役.《祝福》中祥林嫂先后两次被嫁,而又两次成了寡妇.无论如何努力做人,始终被看成"罪人".最后惨死在有钱人"祝福"的爆竹声中.该文然后着重比较分析了三位女主人公各自所生活的社会背景.《红字》中的悲剧发生在十七世纪北美殖民地新英格兰——教徒殖民统治最黑暗、最残酷的地方.女主人公海斯特为真爱而遭到社会的唾弃,被刑台示众,投入监狱.出狱后在耻辱孤独中生活长达七年.《复活》中的故事发生在十九世纪的俄国.新生的资本主义和落后的农奴制度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监狱成为劳动人民唯一"适当"去处.沦为妓女的女主人公玛丝洛娃遭人诬陷,法庭上主宰她命运的是一群荒淫无耻、灵魂卑劣之徒.他们草草地判了她四年苦役.《祝福》中女主人公祥林嫂生活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当时的妇女受政权、族权、神权和夫权的支配.由于祥林嫂两次成为寡妇,她不仅被宣判为无法赦免的"罪人",还被告之死后到阴间还要受罪.就在她死后,鲁四爷嫌她死的时辰不好,骂她是"谬种".其后该文还一一比较分析了与她们有关的几位上层"正派"男士以及三位女主人公不同形式的反抗.通过对《红字》、《复活》、《祝福》这三部作品的比较研究,我们发现,这三部作品惊人的相似之处并非巧合,而是三位作者本人思想的真实曝露,是对三位女主人公不幸的深切同情,并借助她们的不幸引导读者深深思索外部世界的善恶问题,使人们看清三位女性的悲惨命运都与她们所处的社会密不可分,并进一步领悟到在这看似"罪行"的表象下隐藏着人们不易发现的真正罪人一一旧制度本身及它的统治者和维护者,从而唤起民众的觉醒:女性要获得解放,必须改变不合理的旧制度,砸碎套在妇女脖子上的精神枷锁——伪善的宗教和封建礼教这一真正的"罪恶"之源,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该文认为三部巨著的相似之处已使作品本身突破了时空的界限,获得了永恒的生命力,并成为各国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
其他文献
唐代诗人在诗歌中频繁地使用数字的这种习惯,深深地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并代表了中国人对于自然的一种特殊态度: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而这种理念正以艺术的方式非常巧妙地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世界文坛上掀起了一股研究麦尔维尔和《白鲸》的热潮.赫尔曼·麦尔维尔是美国十九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其代表作《白鲸》被公认为是"美国的民族史诗".该文
该文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提出用"过程教学法"进行写作课的教学.作者用教学实验、调查问卷、实例研究的方法对这种教学法进行了测试,证明了这种方法是值得一试的有效
《伟大的盖茨比》被誉为菲茨杰拉德(1896-1940)的代表作.它显现出美国爵士时代的内核,从而焕发出"史诗"的光环;它凝缩了作者独特的文体风格,从而成为同时代作品中的佼佼者.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