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年鉴学派作为20世纪西方负有盛名的史学流派,对世界史学的发展影响很大。年鉴学派之前,传统史学主要秉持政治史观、英雄史观和科学史观,比较忽视对政治以外其它人类活动和占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群众物质和精神历史的探讨,年鉴学派则弥补了这种缺陷。年鉴学派学者提出、阐释并运用的总体史观,即研究由政治、经济、文化等系统构成的让人类活动的总体史,以宏观的视角多方面考察社会生活中的种种要素,进而更加深入地研究历史问题。总体史目标的设立,拓宽了历史学研究的领域,其思路是具有开创性的,不仅对史学研究具有指导意义,对高中历史教学也有借鉴意义。从理论角度讲,史学理论与高中历史教学的结合研究,有助于科学地认识和理解历史学习过程,揭示历史的本质规律;从实践角度看,对历史教学质量和历史学习效率的提高也有积极作用。史学理论贯穿于整个高中历史教学,伴随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要求也将越来越发挥其重要的作用。本文共有绪论、三章正文以及结语三部分:绪论阐述了本论文研究的意义,回顾了国内学界对本论题相关问题的研究状况和不足之处,明确了本文的努力方向,并对本文写作的主要思路、基本方法、创新点、不足之处作出了说明。第一章论述总体史观的内涵与教学价值。“总体史”这一年鉴学派史学体系中的重要概念,强调史学研究应当重视人类社会的各个层次,即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历史,具有以下基本特点:基于人本主义观念,强调人的主体性;具有强烈的结构主义色彩;以有限空间领域的总体史方式呈现;扩展了历史研究的对象与史料范围。总体史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借鉴与运用有一定的价值,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历史学科自身特点的要求、拓展学生史学视野之需要、构建历史学科知识体系之需要。第二章主要论述总体史观在目前高中历史教学中借鉴与运用的现状。总体史观在课程标准、历史教材、课程教学实施中均有一定的体现,但总体来说还是不足。主要表现在,课程目标相对缺乏“向下”的眼光和难以体验“不同的历史”;高中历史教材内容以专题为线索,较少互相联系;传统历史课堂教学实施方面尚有欠缺之处。造成上述状况的原因大致为专题式教材的不足;重视教育理论、忽视史学理论;对相关史观之间的关系理解不到位等。第三章主要探讨总体史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借鉴与运用的策略。就历史课程“三维目标”而言,总体史观视角下高中历史教学中知识目标的设定,应以使学生系统而又扎实地掌握知识为基本出发点,同时具备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构建纵横交错的知识网络;历史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设定方面,应侧重对历史问题的综合探究,注重探究学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设定方面,应使学生具有放眼世界的视野。就历史教科书内容的处理而言,总体史观视角下的高中历史教材需要进行内容的补充和整合。就历史课程的实施而言,总体史观视角下的高中历史课程教学中,需要重视历史学科内知识综合的教学,并兼顾跨学科知识点的学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