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定位全牙列解剖式(牙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的MRI分析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pirat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在临床上的发病率较高,常见20-40岁女性伴发此病,其中颞下颌关节盘移位是关节紊乱病的常见类型,包括前移位、外移位、内移位、后移位和旋转移位等,以关节盘前移位和关节盘前移位伴内侧旋转移位多见。关节盘前移位患者早期时是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开闭口过程中有弹响发生,并部分患者伴有关节区或(和)肌肉疼痛、开口型异常等,若此时不予以干预治疗,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关节绞锁症状,后期进一步发展为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甚至最终出现器质性的损坏,如关节盘穿孔、骨关节病等。临床上对于关节盘前移位的治疗一直提倡序列治疗,即先进行保守性治疗,当保守性治疗效果不佳时再进行手术治疗,最后正畸治疗调整咬合以稳定关节结构关系。保守治疗中以再定位全牙列解剖式(牙合)板治疗最为多见,其(牙合)面的解剖形态可引导功能紊乱者的下颌骨移动至关节舒适位,在改善关节的同时可协调下颌骨与颅骨以及上颌骨的关系,从而达到同步改善关节功能和面型的效果。因此,对于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患者,准确分析再定位全牙列解剖式(牙合)板治疗后的MRI影像结果,并结合临床检查与CBCT检查,对于临床上再定位全牙列解剖式(牙合)板对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的诊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目的1.评估再定位全牙列解剖式(牙合)板对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的临床治疗效果;2.研究再定位全牙列解剖式(牙合)板治疗前后,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患者的关节盘形态大小、盘-髁位置关系、髁突运动状态、关节积液的变化,综合评价再定位全牙列解剖式(牙合)板的临床诊疗价值。方法自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省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患者中选取38例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的患者,男性10例,女性28例,平均年龄19~27(23.55±3.47)岁。行常规正畸临床检查,拍摄头颅侧位片、CBCT与MRI,综合分析后设计选择再定位全牙列解剖式(牙合)板治疗,配戴3~6个月。在治疗前与(牙合)板治疗结束后收集以下数据:一、临床检查并记录患者的关节症状;二、拍摄双侧颞下颌关节MRI,测量记录8项关节指标;三、拍摄CBCT,测量关节的前上后间隙并计算髁突位置。使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MRI、CBCT测量数值进行配对t检验,对其他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综合评价再定位全牙列解剖式(牙合)板对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的治疗效果。结果1.再定位全牙列解剖式(牙合)板临床疗效96.88%弹响症状减轻或消失,85.19%疼痛缓解或消除,84.00%开口度增大或恢复正常,89.28%开口偏斜程度减轻或恢复正常。2.MRI测量观察指标变化(1)MRI观察指标的变化①可复性盘前移位侧部分异常关节盘形态恢复正常,双凹型占65.63%;不可复性盘前移位侧部分折叠型向伸长型转变,伸长型占43.75%。②不可复性盘前移位侧髁突运动受限状态大部分变为正常,正常运动状态占比 93.75%。③关节积液量均显著减少、以无积液占比最高,其中可复性盘前移位无积液占93.75%、不可复性盘前移位占53.13%。④在矢状向,可复性盘前移位侧大部分完全复位,占比为84.3 8%,而不可复性盘前移位侧以部分复位(37.50%)和未复位(46.88%)占比较高;冠状向复位结果显示,可复性盘前内旋转移位侧以完全复位(72.73%)和部分复位(27.27%)占比较高,不可复性盘前内旋转移位侧以部分复位(57.14%)和未复位(28.57%)占比较高。(2)MRI测量指标的变化可复性盘前移位侧盘-髁距离与角度分别减少(3.00±1.60)mm、(21.41±8.00)°,不可复性盘前移位侧盘-髁距离与角度分别减少(3.83±2.62)mm、(24.68±10.76)°,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CBCT测量关节间隙与髁突位置变化(1)可复侧关节前间隙减少(0.87±0.58)mm,关节上间隙与后间隙各自增加(1.42±0.79)mm、(1.83±0.29)mm,不可复侧关节前间隙减少(0.67士0.26)mm,关节上间隙和后间隙各自增加(1.44±0.52)mmm、(1.64±0.28)mm。以上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前,可复侧髁突有93.75%居于后位、6.25%居于中位,不可复侧髁突有87.50%居于后位、12.50%居于中位;(牙合)板治疗结束后双侧髁突居前位者均占90.63%、居中位者均占9.38%。结论1.再定位全牙列解剖式(牙合)板治疗可显著减轻关节盘的前移程度,使部分仍有弹性的关节盘恢复正常形态,并可改善髁突运动受限状况、减少关节积液量,从而减少炎症反应的发生,避免关节紊乱病的继续进展。2.再定位全牙列解剖式(牙合)板可使部分关节盘完全复位以消除弹响、疼痛等症状,也可通过改善关节内部环境、减少炎性刺激等,来达到缓解临床症状、正常行使关节功能的效果。
其他文献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2021年,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明确提出,要加快培育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镇。特色小镇承载着大梦想,顺应了乡村振兴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有利于推进供给侧改革,促进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发挥乡村振兴战略对新农村建设的引领作用。全文正文部分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介绍研究背景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创新与不足等;第二
公共精神源于近现代西方的政治哲学,相关概念引入中国后出现了本土化和“语义”再造的过程。中国语境下的公共精神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而变化。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和社会治理体系的创新都为培育城市社区公共精神创造了有利条件,营造了培育城市社区公共精神的良好氛围。马克思主义作为我国意识形态的根本指导思想,其哲学内容对于也是哲学范畴的公共精神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是学术界较少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运用于城市社区公
研究背景唾液腺辐射损伤是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DTC)患者131I治疗后的副反应之一,主要表现为唾液腺的肿胀、疼痛,当受损严重时,可能会出现口干症、龋齿甚至吞咽困难等。有研究表明酸刺激可以加速唾液分泌、减少放射性碘的停留时间,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病症,但也有学者提出,酸刺激会增加局部血流灌注从而增加唾液腺的放射性碘吸收,所以目前为止,关于
研究背景骨组织工程(Bone tissue engineering,BTE)对骨替换材料的要求较为严苛,不仅要求骨替换材料易成型,力学性能优异,化学性能稳定,而且需要具备良好的生物性能。氮化硅(Silicon nitride,β-Si3N4)陶瓷是一种综合性能良好的生物陶瓷材料,有望在骨组织工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氮化硅陶瓷的主要晶相是三维网状结构的β-Si3N4,Si-N键是强共价键,赋予了氮化硅陶
目的:观察在连续双节段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中应用3D打印钛合金融合器与传统聚醚醚酮(Polyetheretherketone,PEEK)融合器治疗连续双节段颈椎病的短期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2020年2月在我科行连续双节段ACDF的68例颈椎病患者,将之分为3D组和PEEK组,其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等因素对Ⅰ级软骨肉瘤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为Ⅰ级软骨肉瘤的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8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的Ⅰ级软骨肉瘤患者62例,收集患者各种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发病年龄、发病部位、肿瘤直径、手术方式、Enneking分期等,并观察各个因素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手术方式分为局部切除和广泛切除两种;按肿瘤发病位置分为3组,位于四肢的为A组,位
背景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作为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的主要微血管并发症,已成为世界范围内肾功能失代偿和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随着2型糖尿病的不断增加,肾脏疾病的发病率也随之增加。全球2型糖尿病的流行导致越来越多的患者发展为糖尿病肾病,并最终发展为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在糖尿病肾病的发
本文通过对新华报业传媒集团交汇云建设背景、内容和技术特点的分析,探讨了媒体在融合发展环境下技术支撑的重要性,以及怎样用技术进行有效的支撑,最终实现集团的良性发展。
环状异羟肟酸酯和哒嗪酮是有机合成中非常重要的杂环骨架,存在于多种具有药理活性及生物活性的化合物中,在有机合成领域具有巨大的潜在价值。哒嗪酮的合成已引起人们的长期关注,但迄今为止尚未报道合成手性环状异羟肟酸酯的方法。这项研究工作首次报道了以双核锌络合物为催化剂催化环状亚胺与β,γ-不饱和酮的不对称Mannich反应。通过反应条件的筛选优化,带有多种取代基的环状亚胺和β,γ-不饱和酮均能很好的适应这一
制造业企业重销售轻应收账款管理的现象普遍存在,销售部门与财务部门的目标往往不一致,销售部门盲目扩大市场份额,导致产品销售出去但资金迟迟不能收回,应收账款快速增长,甚至可能会形成坏账,再生产所需的资金无法得到后续保障,利润也无法实现。为改善制造业企业这一现象,以赊销为主的企业必须利用科学的客户信用管理体系、完善的内控制度、专业的财务监管制度和灵活催收技巧等一系列应收账款管理手段来提高资金的流动性、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