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慈善伦理是约束个人和社会团体慈善行为的道德规范总和,旨在合理分配社会资源,实现互助型社会,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近年来,西方慈善事业蓬勃发展,人与人之间慈善互助活动频繁。与之相比较,我国的慈善事业进展缓慢,且由于慈善丑闻近期被频频曝光,公众对于慈善组织的信任度大减,人们更愿意帮助有亲缘关系的人,而不太愿意帮助陌生人。因此,研究当代西方慈善伦理,洋为中用,对我国慈善伦理构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认为当代西方慈善伦理是由宗教信仰引发的,以同情心为情感基础,从功利论、义务论、美德论等理论源泉出发,形成的西方共同的道德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美德评判标准。其中涉及到自由主义、社群主义以及“第三条道路”的三个主要流派,它们分别对人们的行为起导向作用。当代西方慈善伦理具有无偿性、人道性、自律性、自愿性的特征,它的实践形式主要有以个人为主的平民间的互助形式,以慈善机构为主的慈善项目活动形式,以及以国家政府为主的法制建设形式。此外,为了让这些慈善活动能够在正轨上走得更远,人们纷纷通过各种手段来保护他们的“善心”不被侵蚀。在西方除政府制定法规外,民间第三方监督、慈善组织内部优化和媒体监察是最主要的监督形式。但是即便如此,由于当代西方慈善伦理内部也分为若干流派,加之人们在慈善活动过程中往往带有其独特的理念,因此在实践过程中,不免会催生一定程度的负面效应。但是总体来说,当代西方慈善伦理是值得我们借鉴的。例如它要求人们重视个人对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重视个人对自身美德的修行,它在提倡公平正义的同时,不忽视个人利益的存在价值,这种宽容的态度促进了人们自愿行善的行为。当代西方慈善伦理的完善代表着西方社会已经形成良好的慈善文化和慈善行为规范,对慈善事业有着一定的指导作用。针对我国的慈善事业建设,在慈善形式的开发上,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具体的西方慈善活动,找寻到与中国传统文化和国情相通的种类,指导和完善中国的慈善活动形式。由于我国对于慈善伦理的研究还在起步阶段,尚且没有系统的关于当代西方慈善伦理的研究报告及专著,相信本文可以填补这个空缺,并对于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有很好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