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针剌治疗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含量的影响,并初步探讨针刺治疗卒中后抑郁的作用机理。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最终完成59例,其中治疗组30例,对照组29例。治疗组采用基础治疗加针刺治疗,每日1次,每周针刺6天,周日休息1天,连续治疗6周;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加口服盐酸氟西汀治疗,每次口服20mg,每日1次,连续口服6周。对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其抑郁程度,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MSSS)评定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巴氏指数(BI)评定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抽血检测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Hcy)含量。所得到的数据使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AMD总评分与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下降幅度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MSS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BI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提高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cy水平较治疗前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对卒中后抑郁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它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抑郁程度,还能够改善卒中后抑郁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针刺能够调节血浆中血同型半胱氨酸的代谢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