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女性就业不仅仅是女性获得生活资源和发展机会,参与社会活动的基本方式,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社会的发展状况和一个国家的人权实现状况。我国有关保护女性就业权的法律实施多年,就业中的性别歧视现象虽然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各种违反法律侵犯女性劳动权益的事件仍时常见诸报端。如何让女性更加有尊严的生活,保障女性的就业权利,女性就业歧视是一个必须妥善解决的问题。亚洲部分地区在反就业歧视理论研究和实践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突破和发展,有许多可以借鉴的经验和启示,我们需要结合我国国情对其加以研究利用。本文拟从宪法的就业平等权的视角来分析女性就业歧视的问题并通过对其他发达国家对就业歧视的法律保护经验的借鉴,对我国女性就业平等权宪法保护制度的构建提出一些建议,希望能为遏制我国当前存在的女性就业歧视提供一些思路,从而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以及实现社会公平公正就业,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文章共分为四章。第一章通过对女性就业平等权的界定以及其特殊性对女性就业平等权作了一定的理论分析。分析了女性就业权平等保护的宪政意义,女性就业平等权的宪法保护不仅是实现妇女人权的需要,也是建构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第二章首先介绍了我国女性就业平等权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较为突出的表现是就业机会不平等、退休年龄及退休金待遇不平等、男女同工不同酬、岗位性别隔离以及职场性骚扰及报复这五个方面的问题。然后对这些问题的存在进行了历史文化原因、思想观念原因以及机制不完善原因的分析,其中机制不完善原因又包括了行政保护机制存在的问题、司法保护机制存在的问题以及私力救济机制存在的问题。第三章介绍了亚洲若干地区在女性就业平等权保护上的实践以及针对这些实践结合我国国情对我国女性就业平等权保护的启示,对我国的借鉴意义主要体现在我国可以通过制定专门的保护女性就业平等权的反歧视立法以及建立专门机构促进两性就业机会平等。第四章对我国女性就业平等权宪法保护制度的构建提出了几点建议,包括完善宪法关于女性就业平等权的规定、完善宪法中性别平等权规范的可操作性、强化宪法中性别平等权规范的可诉性以及建立女性就业平等权的宪法诉讼救济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