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宫市位于河北省东南部,其方言属于冀鲁官话石济片邢衡小片,内部又根据“猪、厨、书”等字读音的不同细分为陈村片、城关片和段芦头片。三小片在尖团音、古知庄章和古日母等字的读音问题上存在差异。在以往的研究成果中,除《河北方言概况》和《南宫市志》等书分别对20世纪5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的南宫方言古知庄章声母字、尖团音和古日母等字的读音有相对全面的描写外,大部分研究仅对南宫部分乡镇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未对南宫方言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且今距最近一次相对全面的调查(即《南宫市志》)已将近三十年,期间南宫方言内部的语音也发生了或多或少的变化。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其内部语音差异进行调查研究,并与之前的调查进行对比,从而观察出几十年间中南宫方言的语音变化特点和演变规律。全文共包括六个部分。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了南宫市的历史地理、人口和方言概况,并说明南宫方言的研究现状、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及方言调查的要求。第二章分别对南宫方言各片的音系和语音特点进行了描写。第三章首先对各片尖团音读音类型、新老派差异进行了描写分析,其次与周边县市方言尖团音和有关南宫方言尖团音的历时调查进行了比较,分析了内部存在差异的原因,并结合以往的调查材料对尖团音的演变进程进行了简单说明。第四章首先对各片古知庄章声母字按今声母读音进行了共时分类描写,其次从韵类等角度对各小片具体读音进行了分析比较,最后与以往对南宫方言古知庄章母字的调查结果进行了微观的历时比较。第五章对南宫方言各片古日母字读音进行了分类描写,并结合地理因素与周边方言日母字进行了比较。结语部分对以上各章内容进行总结,主要结论有二:一是三类声母在各片的演变进程是不平衡的,其中以陈村片演变最慢,段芦头片演变最快,城关片介于两者之间,但也有自己的特点;二是从三类声母读音来看,各片内部古知庄章声母字演变最快,尖团音次之,古日母字演变最慢。南宫方言各片存在的语音差异与各片所处的语言环境和经济发展程度有关。虽然今天普通话得到广泛推广,但南宫方言各片语音一时之间不会立刻变得与普通话相同。按照现今各项声母的读音情况,最先发生变化的仍将是古知庄章母字,其次为古精组细音字,最后为古日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