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第41届世界博览会在上海成功举办,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成功举办的国际性会展。我国媒体在经历了2008年的奥运会报道后,在此类重大国际性事件的报道上,无论是广度还是深度,都有着量的增长和质的提升。 本文以《人民日报》与《中国青年报》上海世博会的报道为研究对象,选取《人民日报》与《中国青年报》从2010年1月1日到12月31日,这一时间段内的报纸,运用量化分析、内容分析和比较分析等方法探究《人民日报》与《中国青年报》对上海世博会报道的不同叙事建构。全文共分三大部分:首先对新闻叙事学进行概念梳理,厘清新闻叙事主体,新闻叙事视角与聚焦、叙事话语等关键概念;其次对两份报纸关于上海世博会的叙事建构进行比较,分为阶段性报道的事实分布与事实选取两部分;最后对两份报纸世博报道的差异做叙事学的探源,分析《人民日报》与《中国青年报》对上海世博会这同一新闻主题的报道,为何会呈现不同的状态,又为何会发出不同的声音:叙事主体层面,从主体的定位差异与立场差异两方面进行论述;叙事聚焦层面,把叙事聚焦投射到具体的世博报道中;叙事话语层面,把报纸对上海世博会的报道看做一个整体,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单篇报道作为分析单位,以便探究《人民日报》与《中国青年报》在同题报道中所隐含的不同内在倾向,最终指向两个叙事主体的意识形态方面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