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 DR)是一种在全世界范围内呈上升趋势的常见致盲疾病,随着病程的延长,糖尿病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DR。有大约95%的1型糖尿病病人和60%的2型糖尿病病人会出现DR。长期高血糖被认为是导致DR的主要原因,良好的血糖控制能够明显延缓DR的发生、发展,降低其致盲率,但并不能充分阻止病变的进展。其发病机制尚未清楚。除了高血糖以外,还有很多其他因素参与了糖尿病并发症的发展,C肽即是其中之一。C肽是由胰岛素原裂解产生的连接肽。在高血糖的刺激下,胰岛β细胞分泌产生等分子的胰岛素和C肽,因此C肽在胰岛素生物合成中具有重要意义。长期以来C肽被人们认为只是胰岛素合成的副产物,并不具有生物活性。但是,近年来大量研究证实C肽具有重要的生物活性,其在一系列糖尿病相关并发症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均发现C肽可以通过刺激Na+-K+-ATP酶活性改善肾脏功能,减少糖尿病诱导的肾小管超滤过,从而逆转肾纤维化;C肽通过改善神经血流、阻止神经细胞凋亡及减轻轴突肿胀来预防糖尿病神经病变;C肽能够防止糖尿病大鼠血管功能障碍,具有抗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作用。C肽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目前尚不清楚,且存在一定争论。本研究探讨血清C肽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之间的关系,为DR的防治提供依据。对象和方法研究对象收集2009年9月至2010年3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167例。其中男性115例,女性52例,患者的年龄介于27至8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4.8岁。患者的糖尿病病程从1至29年不等,平均病程为8年。测定指标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分别测定其空腹血清C肽(fasting C-peptide, FCP)及餐后2h血清C肽(postprandial 2h C-peptide, PCP)含量,同时测量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和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 FBG)、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lc)、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H)、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 LDL-C)、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 HDL-C)均在日本产OLYMPUS AU5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测定。分组将所有167个病人根据有无DR及DR的严重程度分为3组,其中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NDR组),单纯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BDR组),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PDR组)。NDR组:眼底未发现视网膜病变;BDR组:包括微血管瘤,点片状出血,硬性渗出,棉絮斑。PDR组:包括新生血管形成、玻璃体出血、纤维血管增值膜、牵拉性视网膜脱离。根据所测血清C肽值重新将病人分为C肽低值组(LCP组),C肽正常值组(NCP组),C肽高值组(HCP组)。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NDR组、BDR组、PDR组之间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采用X2检验比较LCP组、NCP组和HCP组之间DR的发生率;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C肽及其他因素与DR的关系;采用Pearson检验分析C肽与各因素之间的相关性。以P<0.05作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所有167例病人中,NDR组有60例(35.93%),BDR组有76例(45.51%),PDR组有31例(18.56%)。NDR组、BDR组、PDR组之间病程[(4.10±3.10) yearsvs(8.93±4.71)years vs (15.13±6.07)years,P<0.01],BMI[(27.69±3.42)kg/m2 vs (25.78±2.99) kg/m2 vs(23.56±3.59) kg/m2,P< 0.01],FCP[(2.11±0.80)ng/ml vs (1.34±0.68)ng/ml vs (0.61±0.33) ng/ml,P<0.01],PCP[(3.69±1.38)ng/ml vs (2.68±1.23)ng/ml vs (1.20±0.60)ng/ml,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C肽低值组DR的发病率为100%,C肽正常值组DR的发生率为69.23%,C肽高值组DR的发病率为30.77%,三组之间DR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46.702,P<0.01)3.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空腹血清C肽水平与DR有明显相关性(B=-1.411,P=0.005),病程与DR有明显相关性(B=0.404,P=0.000),餐后2h血清C肽水平与DR无明显相关性(B=O.003,P=0.992)。4.空腹血清C肽水平与糖尿病病程呈负相关(r=-0.459,P=0.000),与DR的程度呈负相关(r=-0.629,P=0.000)。餐后2h血清C肽水平与糖尿病病程呈负相关(r=-0.434,P=0.000),与DR的程度呈负相关(r=-0.588,P=0.000)。结论血清C肽水平与DR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有关,其水平降低是2型糖尿病患者DR进展的临床标志,血清C肽在2型DR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有重要的病理生理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