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运用道德叙事法的路径研究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ter1982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种历久弥新的道德教育方式,道德叙事法为提高学校德育实效性开辟了一条新途径,为解决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的道德疑惑提供了具体的道德思考和实践借鉴。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小学低年级品德学科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的活动课程,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践,以活动体系为建构框架,反映儿童的生活体验和情感的基本要求。本文以道德叙事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一线教学中的实践为基点,探讨道德叙事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实际意义,即道德叙事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的运用符合《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要求、有利于提高《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实效、能够促进小学生良好道德品格的形成与发展。因此,道德叙事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的运用对儿童道德品质发展是必要的、可行的。随着新课改理念逐步深入到基础教育教学一线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具体教学实践中,大部分教师能够意识到道德叙事法这一方法的重要作用并积极实践。但是通过审视道德叙事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的运用效果,结果发现道德叙事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的运用仍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道德叙事主体“偏离化”、道德叙事内容“标准化”、道德叙事价值“空壳化”。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分别从道德叙事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运用的原则、技巧、程序三方面寻找行之有效的路径,即坚持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着力促成多元化叙事主体、开发生活化叙事内容、彰显深层次叙事价值,按照科学选取叙事视角、灵活展开叙事过程、深入挖掘叙事价值、开放叙事总结与评价这一程序有效践行。本文以理论建构——现实审视——现实路径的思维框架展开研究,对道德叙事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运用的意义、现实中的运用效果、有效路径等问题做出新的理解与反思,为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实效、促进小学生良好道德品格的形成与发展等提供具体可行的实践借鉴与操作性建议。
其他文献
取法于欧陆的我国民法,为何将民事错误行为独特地表述为"重大误解",至今仍是我国私法史上亟待破解的一桩学术悬案。"误解与错误区别说"和"误解与错误等同说"皆因缺乏对制度的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究竟是以线上渠道替代实体零售,还是刺激了新增消费?本文从包容性创新视角提供了信息技术应用与消费增长的分析框架和理论假说,利用我国2004-2013年的省级
指出了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和身体健康,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因此要把土壤重金属检测、水质监测、大气监测作为基地规划设计的一项必备前置条件,从源头
目的分析在中小型听神经瘤患者治疗中采取伽玛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显微外科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伽玛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结果
荒漠中自然生存的植被,往往具有耐受长期干旱的特殊能力。但在其生长过程中能否获得必要的水分供给,能否随环境水分变化而相应变化,对旱生植物的存续无疑是极其重要。本项研究选
通过项目驱动法在《工程经济学》中的教学实践,旨在探索以项目为核心的项目驱动教学方法改革,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实验改革,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
通过对我公司生产的微型汽车保险杠为例,对保险杠喷涂工艺各工序的作用和目的进行了详细的介绍。生产过程中只有严格按生产工艺执行,才能保证产品的下线合格率。
领袖式人物组织参与交游雅集是影响诗坛风貌的重要因素,也是观察诗风流变的独特视角。本文通过梳理与分析王士禛与博学鸿儒的交游雅集来观照清康熙诗坛的风尚变迁。1678年,清
采用反应烧结和熔体超声分散法,以SiO2为原料成功制备了Al2O3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仪、差热分析仪、扫描电镜、能谱仪等分析了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生成的颗
对于民用航空事业而言,航行安全应放在第一位置。当前在社会报道中出现了很多航空事故,这些航空事故的产生主要是由于人为因素所致,其中无线电陆空通话的错误为主要原因。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