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大力倡导培养学生适应时代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大部分聋生在九年义务教育结束后选择进入社会工作。脱离学校的学习环境后,聋生主要的学习方式是网络学习。网络学习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困扰。碎片化知识、非线性结构,学习者的认知负荷超载,导致学习效果下降。所以达到好的网络学习效果,需要学习者具有极强的聚合思维能力。但根据聋生的认知特点以及现状调查了解,聋生聚合思维能力偏弱。解决此类问题,需要找到适合初中聋生聚合思维能力培养的可视化资源设计方法。本研究以初中聋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学生基本特点,对聚合思维能力培养资源构建进行探讨。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与指导。第一,通过文献查阅了近年聚合思维研究、聋生可视化资源的研究现状,提出了作为后续研究的聚合思维层次表,再利用问卷调查以及访谈法了解四川地区聋生的基本情况。第二,结合理论基础,聋生认知特点、聋生聚合能力现状,分析了知识可视化方式,提出了聚合思维能力培养的可视化资源设计原则。第三,针对设计原则,完成了比较能力、归纳与演绎能力、聚合思维综合训练等三个部分的可视化资源设计与构建。并将资源与聋校教师进行讨论和修改,完成最终的可视化资源,并利用资源开展了相关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1)对于区县域的聋生学生来说,思维地图中起泡图、双起泡图、括弧图、流程图,知识动画,视觉隐喻等可视化方式表征知识内容,从而制作的比较能力培养资源,能够促进区县域学生比较能力的提升,帮助他们提升比较能力。(2)思维地图中树形图、流程图、括弧图,知识动画等可视化方式,对于归纳与演绎能力培养资源建设是有效的,能够帮助聋生归纳与演绎能力提升。(3)概念图,知识动画以及思维地图中流程图、括弧图等可视化方式,对于综合训练培养资源建设是有效的,有利于学生对比较能力与归纳演绎能力综合运用,提升聋生聚合思维能力。最后根据实验结果讨论与分析,并总结对初中聋生聚合思维能力培养可视化资源设计方法,反思实验出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