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时期是学习英语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学生们不仅要面对高考、毕业甚至是就业的巨大压力,他们的智力和个性也在快速发展和形成中,对各学科知识也有巨大的求知欲,尤其是对英语学科。新课标也指出高中生应该具备五个方面的英语学习能力,包括:语言知识,语言技巧,语言策略,文化意识和情感态度。但是,面对这些迫切的需求,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而且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因为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教师是绝对权威,而学生们总是在被动地学习,他们的独创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受到了遏制。这就使大部分学生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为了改变这样的状况,新课改应运而生。自从2004年广东、海南、山东等地开展第一轮新课改以来,几乎所有的学校都开始探索适合自己情况的教学方法。新课改的目标是优化学生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高中英语教学也应该使同学们通过自己的观察、体验和探索,充分利用新的教学方法开发自己的潜力。针对这一情况,许多国外先进的英语教学方法被引进中国,如任务型教学法,支架教学法,故事教学法等。在这些先进的教学方法中,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方法被广泛运用。它于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美国,并迅速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开来。它提倡学生们应该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通过自己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将新知识内化,通过与同学平等自由地交流和学习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然而,在我国高中英语教学中运用这一方法时,许多问题暴露出来。笔者曾在河南省一所重点实验高中实习,通过调查问卷,笔者发现在应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时主要有以下五个问题:小组分配不合理,问题设置太过简单随意,教师不能改变传统角色,没有健全的评价系统,课后活动太少。根据这些问题和相关的合作探究学习理论,笔者也提出了一些措施来提高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在应用中的有效性,希望通过实践这些措施能使英语教学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这些尝试性的举措包括:按照学生们的性格和小组活动的具体目标来分组;设置一些有启发性的问题;改变教师传统角色;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