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技术的农村初中地理有效教学实践探索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xinshou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国家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地位越来越凸显。对于具有抽象、跨时空、难理解等特点的初中地理知识而言,信息技术的运用尤为重要,改变教学方式,将信息技术运用于地理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势在必行。已有文献表明,学者们对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的运用研究多偏重于城市的高、初中,对农村初中的研究相对较少。而相对于城市及发达地区的教师,农村初中教师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比较低,存在课堂教学以课件为中心、过度使用信息技术、忽视认知规律盲目提升教学进度等。本研究结合所在农村初中学校的教学实际,探索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为提升优化农村初中地理课程教学、有效提升教学质量提供实践素材。本研究以笔者所在农村初中——钦州市灵山县L中学为例开展实践探索。本研究主要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掌握学习理论为主要理论依据,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以及访谈法开展研究。通过对L中学的七八年级的学生和地理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在农村初中地理教学的应用现状调查,了解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的应用情况,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提出运用信息技术改进地理课堂教学策略,并在教学实践中具体实施。本研究主要由以下七个部分组成:论文的第一部分为绪论部分,主要介绍本课题的研究背景,阐述国内外研究综述、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思路、创新点和研究方法。论文的第二部分主要为信息技术应用于地理教学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先对“信息技术”、“有效教学”、“互联网+”进行核心概念的界定;再结合本课题实际,对运用到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掌握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进行阐述。论文的第三部分为信息技术在农村初中地理教学应用现状的调查与结果分析。对L中学师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学生更为喜欢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课堂,但学习效果差,通过分析发现在地理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活动存在以下问题:教学以课件技术为中心,学生综合能力得不到培养;过度使用信息技术,降低学生学习兴趣;忽视学生认知规律,盲目提升教学进度。论文的第四部分针对目前农村初中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有效地理教学的目标及原则。本着为激发学生探索地理知识的兴趣、提升培养初中生综合能力、提升学生学习求知的态度和思维品质之目标,确定了任务驱动教学原则、信息技术为工具属性的原则、能力为本的原则、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相结合的原则、协同合作与个性化学习的协调统一原则、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论文的第五部分为实现农村初中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有效地理教学,笔者先对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有效地理教学的授课模式进行设计,然后再以教学案例进行实践探索。论文的第六部分主要概述了农村初中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有效地理教学的效果。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地理教学中,实现了化静为动,“活化”课堂;化抽象为形象,轻松理解地理事物;穿越时空,演示地理事物的演变等效果。论文的第七部分,基本结论、反思与展望。
其他文献
风呼呼地刮着,雪静静地下着,梅悄悄地开了.我喜欢冬天的风,它吹走了阴霾;我喜欢冬天的雪,它净化了空气;我喜欢冬天的梅,它战胜了寒冷.一年四季,我一直最喜欢冬天.
以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为原料,分别与长、短链醇进行加成反应制备氨基甲酸酯基水分蒸发抑制剂(CM),考察分子膜在气液界面的铺展性能、蒸发比阻、抑制率、表面电流以及AFM图像.研究结
将解淀粉芽孢杆菌BI2发酵所产抑菌物质作为新型种衣剂的有效成分与研制的复合型成膜剂溶液混合,制成可抑制黄曲霉孢子萌发的花生种子包衣.结果表明,选用4%,聚乙烯醇(PVA)与1.5%
为进一步解决高含盐化工废水的达标排放问题,以适应更高要求的排放标准,本文采用"厌氧水解-好氧活性污泥-接触氧化"工艺对某化工厂排出的高含盐废水进行处理,并对各处理阶段不
几丁质酶是植物主要的病程相关(PR)蛋白之一。前期工作中利用比较蛋白质组学方法,从海岛棉7124根部蛋白中分离到一个IV型几丁质酶(GbCHI)。文章通过同源克隆获得了海岛棉GbCHI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