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五年入世过渡期的结束,中国金融业全面开放,大量的外资金融机构涌入带给中国金融机构巨大的冲击和压力,与此同时,伴随着国有商业银行改制上市的完成,银行业自身实力不断提升,加之传统金融服务业务利差逐渐缩小,商业银行出于拓宽自身业务范围、增强全球竞争实力的目的,2006年一批大型商业银行开始尝试通过海外并购方式进入他国市场,随之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其他性质的金融机构也加入海外并购大潮中,并于2007年迸发了中资金融机构海外并购的高潮。然而,随之而来的次贷危机进而引发的全球金融海啸使一些盲目“走出去”的金融机构遭受了打击。但是后危机时代的国际经济金融格局悄然发生了变化,发达经济体经济下滑、资产低估与新兴市场国家力量处于上升期形成了鲜明对比,中国巨额的外汇储备及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要求,使得中国实体企业在“走出去”、“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引领下不断刷新纪录,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逐年扩大,已由贸易大国转向投资大国,相应地对综合化、国际化金融服务的需求也日益增强,中国金融机构本着“追随客户”的基本动机,再次通过海外并购方式实现其国际化发展的终极目标,基于此背景,研究中国金融机构海外并购风险防范、绩效评估以及战略选择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从适用银行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出发,结合现实的国际宏微观环境,寻找我国金融机构海外并购的理论支撑和现实可行条件,并通过梳理近年来我国金融机构海外并购的进程,分析了其发展特点和面临的风险,鉴于金融机构运营活动的特殊性,着重对法律监管风险进行了深度剖析;其次结合财务指标从不同视角对我国金融机构海外并购活动绩效进行了评价,得出整体业绩较为稳定的结论;最后通过借鉴国际先进同业海外发展的先进经验,从更高的层面指出海外并购行为不是静态的时点活动,并购后的整合发展才是决定最终成败的关键环节,因此,提出在金融机构自身做出正确战略选择的同时,国家也要对其活动予以支持,达到共赢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