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腹果蝇Drs基因家族的转录活性及调控特征的研究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sano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昆虫受到微生物感染后,体内会被诱导产生一系列的小分子活性多肽--抗微生物肽(AMPs)。在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中,目前已发现鉴定的AMPs有7种。其中Drosomycin等4种AMPs存在数目不等的同系物(isoforms)基因成员,构成该种AMPs的“多基因家族”(multigenefamily)(简称“基因家族”)。   黑腹果蝇的Drosomycin(Drs)是第一个从昆虫中鉴定的抗真菌肽(AFP),它只对丝状真菌有抗菌活性,而对细菌和酵母没有活性。在黑腹果蝇基因组中,有1个成员Drs、Drs-lD、Drs-lE、Drs-lF、Drs-lG、Drs-lC和Drs-lI共同构成Drs基因家族。前期研究表明黑腹果蝇的Drs基因家族成员之间存在明显的抗真菌活性差异,其中Drs的抗菌谱最广,Drs-II则对供试的菌种没有抗菌活性,其它5个成员显示差异的抗菌谱。   为深入研究果蝇Drs基因家族的免疫诱导模式及其遗传调控机制,本文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1)分析Drs基因家族成员在11种果蝇基因组中的分布及分子进化;(2)通过常规RT-PCR和实时荧光定量RT-PCR(Fluoresencequantitative real time RT-PCR)方法,检测分析黑腹果蝇成虫中Drs基因家族的转录表达差异,揭示它们抗菌活性差异与免疫诱导活性差异的关系;(3)通过对Drs基因家族上游启动子及相关转录调控元件的实验和分析,初步探讨Drs基因家族的免疫诱导活性与上游调控元件的关系;(4)对果蝇Toll途径下游转录因子Dif和其功能结构域RHD进行克隆表达,获得与NF-kB位点结合实验的靶蛋白,采用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EMSA)方法,初步鉴定Drs基因上游与免疫诱导活性相关的NF-kB位点。   本文研究获得的主要结果如下:   1.除了黑腹果蝇D.melanogaster存在Drs基因家族的7个成员外,在D。simulans、D.yakuba、D.erecta、D.sechellis和D.ananassae5个种的基因组中也存在4~7个数目不等的Drs基因家族成员。到目前为止发现的Drosomycin或Drosomycin-like序列均来自于果蝇属(Drosophila genus)的melanogaster种群(melanogaster species-group)。从DNA序列相似性角度分析,这些基因成员可以分成2大枝,第1枝由Drs-lD、Drs-lE和Drs-lF组成,包括D.triauraria中的tri-Drs-lA/B;第2枝Drs、Drs-lC、Drs-lG和Drs-lI组成,包括了D.ananassae的ana-Drs-la,ana-Drs-le,ana-Drs-lc和ana-Drs-lb,表明两大枝的分化事件早于melanogaster种群各种亚群分化之前,而各种亚群分化后又发生了这两枝中个基因成员的分化,而当各成员分化完毕后才发生了melanogaster种亚群(melanogasterspecies-subgroup)中五个物种的物种分化。   2.用4种细菌和6种真菌对黑腹果蝇成虫进行免疫诱导处理,在常规RT-PCR初步检测Drs基因家族成员转录活性的基础上,进一步用大肠杆菌(E.coli K12D31)、金黄葡萄球菌(S.aureus)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对黑腹果蝇成虫进行免疫诱导,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Drs基因家族的基础转录活性和诱导转录活性,结果表明:(1) Drs基因具有最强的基础转录活性,微生物免疫诱导后可显著加强其表达;(2) Drs-lF有较强的基础转录活性,但创伤刺激和微生物的诱导不能上调Drs-lF的表达;(3)Drs-lG、Drs-lD和Drs-lE具有微弱的基础转录活性,创伤刺激可诱导基因的表达上调,但供试微生物的免疫诱导不能使基因的表达上调;(4) Drs-lC和Drs-lI既无基础转录活性,也无诱导转录活性。结合课题组前期关于“黑腹果蝇Drs基因家族中Drs的抗菌谱最广”的研究结果,推测Drs在黑腹果蝇Drs基因家族的免疫防御中发挥主导作用。   3.通过对黑腹果蝇Drs基因家族上游启动子的搜索,发现除Drs-lC外,在其他6个基因上游-150bp内均可搜索到1~2个核心启动子元件。通过5RACE实验,确定了Drs、Drs-lD、Drs-lE、Drs-lF和Drs-lG的转录起始位点,没有鉴定到Drs-lC和Drs-lI的转录起始位点,推测Drs-lC和Drs-lI不存在起主导作用的转录起始位点。根据Drs-lI对供试菌无抗菌活性和Drs-lC和Drs-lI在黑腹果蝇体内无转录活性,推测这2个基因为假基因或正在向假基因方向发展。   4.通过对黑腹果蝇Drs基因家族上游NF-kB/Rel、GATA、NF-IL6 RE和ICRE等顺式调控元件的搜索分析,发现具有创伤刺激或微生物免疫诱导活性的Drs、Drs-lD、Drs-lE和Drs-lG基因的上游均存在NF-kB位点,而不存在NF-kB位点的Drs-lF、Drs-lC和Drs-lI则丧失了免疫诱导活性,暗示NF-kB位点与Drs基因家族的免疫诱导特性直接相关。   5.根据Dif转录因子与NF-kB位点的结合可能在果蝇成虫阶段促进Drs基因家族诱导表达活性的推理,克隆表达了果蝇Dif的Rel同源功能区(Rel homologydomain,RHD),获得用于检测NF-kB位点的靶蛋白。采用EMSA技术,在Drs基因的上游靠近转录起始位点的位置鉴定到一个NF-kB位点,该位点可能参与了Drs基因免疫诱导的转录调控。
其他文献
大豆和紫花苜蓿都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应用转基因技术进行特异性遗传改良,调控与离子代谢、有机物质积累和转录因子相关基因表达,是提高大豆和苜蓿耐盐碱性能和品质的关键,培育耐盐碱大豆和苜蓿将为充分利用和改造盐碱地提供技术支持。植物中含有大量的转录因子,其中DREB类转录因子在植物抗逆中起到重要作用。它可以激活一系列抗逆功能基因的表达,如rd29A,cor15a,rd17等,并能引起脯氨酸和蔗糖含量的提
近年来的工程实例表明,在地震作用下,PHC管桩的抗剪能力、抗弯能力及变形延性等性能难以得到有效保证。天津市在《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技术规程》中规定:“民用建筑使用预应力混凝
建筑结构是人类生产生活的基本场所,其安全与否关乎重大,需要不断的努力研究结构可靠性理论。通过分析结构内部以及结构与外部环境之间的作用机理,运用更加先进的理论和方法对结
学位
随着近断层地震的频发,学界关于近断层地震动的认识与研究不断深入。速度脉冲效应作为近断层地震动的重要特性也逐渐被了解,脉冲型地震动相对于普通地震动,速度幅值更大,包含
有机磷农药是一类广泛分布于我国水环境中的污染物,即使水体中农药污染物污染水平处于规定“安全标准”之下,污染物联合暴露产生的生态风险仍可能威胁水生生态环境安全。本研
作为一种常见的深基础,桩基础具有较高承载能力、较强适应力和良好的稳定性。但地震震害调查发现,在较强的地震作用下,桩基础也经常发生破坏,从而造成建筑物的损坏甚至倒塌。桩基
全轻混凝土是把普通混凝土中的石、砂用轻质的粗、细骨料代替,再加入胶凝材料、水混制而成且使其表观密度控制在1950 kg/m3以下的轻骨料混凝土。全轻混凝土具有轻质高强、保温隔音、工作性能较好、抗震性能优越等特点,特别适用地基承载力不足和抗震设防较高的地区,而且配制全轻混凝土可以利用页岩、粉煤灰、自然煤矸石、浮石等废料,有利于减少天然砂、石的使用和保护环境,其应用前景广泛。为促进全轻混凝土在土木工程
摘要: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目标的不断深化,初中数学的教学方式也在发生着相应地变化,尤其是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提问能力。作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会提问不仅是学生自身能力的一种体现,更能对数学问题等知识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索。因此,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更要引导学生提出相关的问题,这样才能全面提升学生的能力,并促使我国的教育体制得到不断地深化。本文主要以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