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的城市和农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自的特点,表现出种种不同。文化差异作为城乡差异的一个重要方面,成为了吸引人关注的问题。在全民渴求知识,以读书为荣的大背景下,许许多多的家庭都将上大学设定为人生的重要目标。但终点即是起点,学生未来发展怎样还要看在大学里的表现如何,而大学场域里学生机会获得情况各有不同,对于机会的把握如何,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生今后的发展。同处象牙塔,来自城市的孩子和来自农村的孩子,各自的文化对其在大学中的表现有何影响,耐人寻味。本研究选取文化资本的视角,以布迪厄文化资本相关理论为基石,参照费雷泽的家庭指标体系(包括文化水平、物质水平、学习动机水平和情感水平四个维度),把大学生学校机会获得情况按入场、在场、出场三个方面编制调查问卷,即,以费雷泽的家庭指标体系作为布迪厄文化资本的具体化。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和问卷调查法,具体分析了城市和农村不同家庭背景大学生的文化资本现状(包括家庭文化水平、物质水平、学习动机水平和情感水平4个方面的现状)和学校机会获得现状(包括入场即是否能很好的适应学校,在场即是否能很好的利用学校环境和出场即是否能顺利毕业和就业3个方面的现状)。调查结果发现:城市和农村不同家庭背景大学生的文化资本差距悬殊,这种文化资本差异造成农村大学生的学校机会获得比城市大学生偏低。笔者对于这种现象及其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改变策略,以期缩小城乡大学生在学校机会获取上的差距。本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绪论。包括选题缘由、文献综述、相关概念界定、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第二章,研究结果与发现。调查发现,在费雷泽家庭指标体系的文化水平、物质水平、学习动机水平和情感水平这四个维度上,城市大学生均优于农村大学生,且城市大学生对于学校入场、在场、出场机会的把握也表现更佳。第三章,原因分析。城乡大学生学校机会获得存在差异,究其原因,一是农村大学生父母文化水平不高,无法为子女提供有效指导;二是农村大学生家庭物质水平较低,对智力因素投入非常有限;三是农村大学生学习动机水平不足,错失学校机会;四是农村大学生情感水平稍弱,影响其在学校的行为表现。第四章,改善农村大学生学校机会获得不利状况的对策。一是提高农村大学生文化资本,增进其对大学的了解;二是保障农村大学生基本物质需求,为其参与基本生活之外的活动创造宽松环境;三是激发农村大学生入学学习动机水平,使其充分利用起学校机会;四是学校应成为农村大学生情感归宿,关爱呵护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