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北部陆坡区深水水道沉积体系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 | 被引量 : 40次 | 上传用户:134397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被动陆缘陆坡深水区因蕴藏大量的油气及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而受到石油行业的关注。峡谷水道作为重力流沉积物从陆缘向陆坡盆区搬运的主要通道,是现今海洋科学研究的热点,是“由源到汇”研究的重要内容。峡谷水道可以作为粗粒沉积物的最终沉积场所,已被钻探证实可作为良好的油气储集体。本文选择陆坡水道为研究目标具有科学和实际意义。本文借助1979年至2007年采集的2D(部分)、3D地震数据,参考部分钻井资料,以层序地层分析为基础,以多种地球物理属性为手段,以南海北部深水陆坡区为研究区,进行层序地层分析,并对陆坡水道的发育进行研究。层序特征分析发现琼东南南部陆坡具有不同于北部陆坡的物源供给模式,断陷期以北部华南地块和西南方向中南半岛为主要物源,也有部分来自西沙隆起的物源;拗陷期西南方向的中南半岛为主要物源区。通过大量2D地震资料研究,本文首次系统地研究了发育在南海北部陆坡的大型水道,该水道起源于莺歌海盆地东部、横跨琼东南盆地、西沙海槽,终结于南海西北次海盆西部,我们把该水道命名为“琼东南中央水道”。琼东南中央水道长约570km,宽4-8km不等,发育在上新统地层中,该水道的产生与中新世以来红河对莺歌海盆地充足的物源供给,中新世末的海平面下降以及5Ma左右红河断裂带的反转诱发的滑塌有关。基于新采集的3D地震资料和地球物理技术,本文首次在琼东南盆地南部陆坡深水区识别出深水水道,该期水道发育在更新统地层中,形态各异,有类似曲流河的曲流水道,也有典型的低弯曲侧向迁移水道。振幅特征显示该期水道主要以弱振幅细粒泥质充填为主,部分位置有强振充填反射,可能为粗粒充填。根据地震剖面和相干时间切片时空分析,认为该水道主要有3期侵蚀和3期充填过程。从展布特征来看,该期水道的形成与更新世(中)末次盛冰期海平面的下降,地震诱发中南半岛中部小型山脉河流的复苏对南海西部的供给有关。
其他文献
俄罗斯经济至今连续六年保持增长,国际社会与俄国内各界对俄未来评价积极,但另一方面,俄经济发展的基础还比较脆弱,存在一定的问题及制约因素。俄罗斯当前宏观经济指标良好,经济结
随着油田开发进程的深入,暂堵转向压裂技术已经成为玉门老君庙油田实现高效开发的一项重要技术手段,也是实现老井稳产的主要措施之一。本文对老君庙油田的暂堵转向压裂技术的
煤矿井下局部通风机的合理控制是保证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措施。根据新的《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提出不同环境下局部通风机的使用与控制方法。
世界对能源的需求。根据世界能源组织披露的数字,世界每年需要的能源相当于107.23亿吨石油,而1973年仅为62.铝亿吨,即在30年里增加了71%。预计到2030年这一需求将达到163亿吨,即在未
目的:分析新疆喀什维、汉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本地区不同种族急性期脑梗死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进而探讨其病机,为本地区脑梗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筛查及防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