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消费已成为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重要来源之一,其对碳排放的贡献越来越不容忽视。因此,为实现低碳发展,不仅要协调好“经济增长”和“节能减排”之间的矛盾,还需要协调好“扩大消费”与“节能减排”之间的矛盾。然而,当前的减排政策主要针对生产领域,缺乏针对居民消费的有效减排措施。本文进行居民消费碳排放的测算和影响因素研究,量化分析了中国居民消费碳排放的现状和变化特征,社会经济因素变化对中国居民消费碳排放的影响,以期为居民消费领域的减排政策与管理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构建了居民消费碳排放测算模型,对中国居民消费碳排放进行了测算和分析。本文将居民消费碳排放分为居民生活用能碳排放和居民消费品嵌入式碳排放两类,分别基于碳排放系数法构建了居民生活用能碳排放测算模型,基于环境投入产出-生命周期分析(EIO-LCA)和消费者生活方式方法(CLA)构建了居民消费品嵌入式碳排放测算模型。基于居民消费碳排放测算模型,对中国和30个省区城乡居民消费碳排放进行了测算和分析,定量描述了中国居民消费碳排放的规模、结构、变动规律,城乡差异与区域差异。将居民消费碳排放作为环境影响代理指标,进行了居民消费碳排放与居民消费支出之间的脱钩分析,对中国和30个省区居民的消费模式进行了评价。(2)基于指数分解分析(IDA)方法,构建了居民生活用能碳排放影响因素模型,考察了社会经济中的关键因素变化对居民生活用能碳排放的影响。本文运用该模型对2000-2010年中国和30个省区居民生活用能碳排放进行了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并基于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了针对不同省区的居民生活用能的节能减排政策建议。(3)基于环境投入产出-生命周期分析(EIO-LCA)和结构分解分析(SDA)方法,构建了居民消费品嵌入式碳排放影响因素模型,考察了生产系统和消费系统中因素变动对居民消费品嵌入式碳排放的影响。本文运用该模型对1997-2007年中国和30个省区居民消费嵌入式碳排放进行了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并基于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了针对不同省区的居民商品和服务消费的节能减排政策建议。本文的研究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基于消费视角对碳排放问题进行研究,弥补了学界对居民消费领域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关注的不足,充实了我国关于消费碳排放问题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基于生产视角的碳排放研究已有较多的方法与理论,就研究目标而言,基于生产视角的研究解决的是“如何排放”的问题,而基于消费行为视角的研究则解决的是“为谁排放”的问题,后者更侧重于从根源上构建减排机制,但目前国际、国内此方而的研究还很薄弱。(2)改进了居民消费碳排放的测算方法,并对中国各省区的居民消费碳排放进行了测算。对居民消费品嵌入式碳排放的测算多是采用消费者生活方式方法(CLA),但CLA方法忽视了经济系统中各行业之间的依赖关系,仅计算各消费项在其生产过程中,由与其直接相关行业的能源消费而产生的碳排放,没有考虑消费品在中间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本文借助环境投入产出-生命周期分析(EIO-LCA)对CLA进行改进,测算结果更为准确。此外,本文首次从区域层面上对中国各省区居民消费碳排放进行了测算,揭示了我国居民消费碳排放的区域差异。(3)对中国居民消费碳排放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为消费领域节能减排政策的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已有的碳排放影响因素主要集中于生产领域,针对居民消费碳排放的研究较少。本文将基于生产领域的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方法(指数分解分析和结构分解分析)应用到居民消费碳排放的影响因素研究中,构建了居民消费碳排放影响因素模型,通过对中国各省区居民消费碳排放进行影响因素实证研究,提出了“只针对生产系统的减排政策和措施并不能实现有效减排,减排需要生产系统和消费系统同时改善”的节能减排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