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我国民用运输机场的布局规划一直实行自下而上的编制方式,首先由民航各地区管理局将各省、市、自治区上报的机场建设项目汇总后上报民航局;再由民航局组织编制全国机场建设规划;最后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编写《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和《民用运输机场布局规划》。《安徽省民用机场布局规划研究》的研究成果可用于安徽省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民航局“十二五”规划的中期调整和全国民用机场布局规划(2030年)的编制。 本文从国家、安徽省全局出发,从宏观和综合的角度入手,在对安徽省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综合交通规划有较好把握的基础上,通过对安徽省综合交通资源现状的全面梳理,分析了安徽省发展航空运输的特点,提出了民航在安徽省综合交通体系中作用与功能地位,并对安徽省民航运输需求发展趋势和发展水平进行了分析。本文首次在我国省级民用机场布局规划中运用了运输机场覆盖率的理论,结合安徽省的实际,提出了安徽省民用运输机场布局规划;结合国家低空开放政策的实施计划和对国家相关政策的认识与理解,提出了安徽省通用机场布局规划;提出了保障运输机场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本文的主要结论如下:(1)安徽省的地域构形结构决定了不适合在省内实施航空运输的中枢结构运行,要立足于自身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走个性化发展道路。(2)分阶段实施民用运输机场建设,到2030年运输机场数量有目前的4个增加到11个,实现省内全部县级行政单元的机场覆盖,县级行政单元、人口和GDP的机场覆盖率指标全面超过民航强国目标确定的全国平均水平。(3)安徽省通用航空的发展要适应国家低空开放的步伐,要循序渐进,不能一哄而上,近期以适应应急救援等公益需求和公务飞行等商业需求为切入点,在应急救援需求大的地区建设通用机场;在重要的、大型的客户所在地建设通用(通勤)机场,“十二五”期间全省通用机场数量由7个增加到19个。(4)我国未来通用航空的应用主体将会是企业和私人,通用机场的建设也将逐渐转向市场化需求为导向,不需要进行通用机场的布局和建设规划,政府的作用将转向引导。 本文结合我国“十二五”开局两年的国民经济和民航发展实际的分析和未来发展走势的判断,从宏观层面上总结分析了我国民航和安徽民航未来发展前景,对本文的预测结果进行了分析论证。结合国内、外机场布局规划和实践对安徽民用机场布局规划方案进行了对比分析。目的是使本文的结论更加切合实际。本文结合实际工作中的实践,运用在校学习期间掌握的知识和认识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论证,希望能对我国区域性机场布局规划有一些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