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微波遥感技术的不断进步,星载微波探测资料在气象研究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无线电频率干扰(Radio Frequency Interference,简RFI)的存在会导致探测信息的严重失真,进而降低微波探测资料(尤其是低频微波探测资料)的利用率。无线电频率干扰(RFI)指微波辐射计接收的辐射除了来自地气系统的自然热辐射外,还包含部分地面主动微波传感器发射的辐射和地面反射的辐射,从而使微波辐射计的观测亮温高于实际视场温度。为了准确识别星载微波探测资料中的无线电频率干扰,本文基于先进的微波扫描辐射计AMSR-2(Advanced Microwave Scanning Radiometer-2)2016年1月1日到2017年12月31日两年观测亮温数据,采用两种基于长时间序列观测资料的方法(平均值标准差法、标准估算误差法)来识别全球陆地在6.9 GHz和新增7.3 GHz通道的无线电频率干扰,并用成熟的谱差法对该识别结果进行验证,同时还统计分析了长时间RFI信号的分布及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平均值标准差法、标准估算误差法对识别全球陆地6.9 GHz和7.3 GHz通道的无线电频率干扰是行之有效的,而且标准估算误差法能够将谱差法、平均值标准差法在冰雪覆盖区域(如格陵兰岛)识别的虚假RFI信号给剔除,有助于得到更加准确的全球RFI信号分布图。RFI信号的空间位置分布随时间的推移是逐渐变化的,其出现概率还与通道的极化特性有关,在6.9 GHz水平极化通道识别出RFI信号的视场总数要多于垂直极化通道,而在7.3 GHz水平极化通道识别到RFI信号的区域则少于垂直极化通道。同一频率的升轨和降轨资料中RFI信号的出现概率也是不同的,无论是6.9 GHz还是7.3 GHz通道,升轨资料中检测出RFI信号的总数都多于降轨资料。为了缓解星载微波辐射计探测资料在低频6.9 GHz通道的无线电频率干扰,AMSR-2在AMSR-E通道设置的基础上增加了中心频率为7.3 GHz的两个极化通道,并在硬件方面做了性能改进:将天线反射器的直径由1.6 m扩大为2.0 m、减小了各通道的波束宽度。本文基于AMSR-E 2010年10月到2011年9月、AMSR-2 2012年8月到2013年7月和2016年8月到2017年7月长时间序列的观测亮温资料通过平均值标准差法识别全球陆地在6.9 GHz和7.3 GHz通道的无线电频率污染。通过对不同仪器、不同时间段资料中RFI识别总数的统计和分析发现,AMSR-2 7.3 GHz观测资料中识别的RFI污染像元数量上远小于AMSR-E 6.9 GHz观测资料中识别的RFI,尤其是美国和日本地区,体现了新增通道对RFI的有效缓解。而AMSR-2在硬件性能上的改进增大了主波束效率、提高了空间分辨率,与AMSR-E共有的6.9 GHz相比全球RFI从出现范围和强度上都有所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