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噻虫嗪农药作为一种新型烟碱类杀虫剂,在我国农药市场占据的比重逐年上升,但其在生产和使用中产生的农药废水,对生态环境乃至人类健康造成了不利影响,常规的生物化学处理工艺对该类难降解有机物治理能力有限,需寻求一种新型高效的噻虫嗪农药废水处理工艺。LaNiO3作为金属型钙钛矿催化剂,在电化学领域应用广泛,相关研究表明B位的掺杂能够很好的提升钙钛矿的电催化性能。实验拟在B位掺杂元素Co,一方面探索了纳米级催化剂LaNi1-xCoxO3(LNC)的制备工艺,另一方面对比分析了钙钛矿LaNiO3和掺杂型钙钛矿LaNi1-xCoxO3的电催化性能差异,结果表明在La、Ni、Co元素摩尔比为1:0.8:0.2,pH=10碱性溶液中与柠檬酸混合,经800℃温度焙烧,制备的催化剂具有钙钛矿晶型结构,且处于纳米级水平,钙钛矿LNC的氧还原电流密度提升了50%以上,电催化性能得到明显提升。乙炔黑作为一种比表面积大、导电性能优异、吸附能力强的电极材料,被应用到自制气体扩散电极中,通过正交试验的方法分析了电极中乙炔黑、石墨、硫酸钠、PTFE以及催化剂的最佳配比,结果表明石墨5.4g,乙炔黑0.6g,硫酸钠1.0g, PTFE3.0g,催化剂0.6g制备的气体扩散电极电化学性能最好。通过分析循环伏安图谱中氧还原电流密度,研究了各组分对电极性能影响的差异,硫酸钠作为一种造孔剂,PTFE作为粘结剂和疏水剂,乙炔黑增大电极比表面积的电极材料,对电极的电化学性能提升都具有重要作用。实验以改进的气体扩散电极为阴极,普通石墨电极为阳极,采用电化学法降解噻虫嗪农药废水,研究噻虫嗪废水降解的最佳工艺并初步探索了降解的机理。在电流密度为3.1mA/cm2时,pH为3,处理1h后噻虫嗪降解效率最好,并探讨了溶液pH和电流密度对噻虫嗪降解效果的影响,降解过程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通过液相色谱-质谱分析,探索了噻虫嗪可能的降解途径。通过自制一种以LNC为催化剂的改进气体扩散电极,研究了其降解噻虫嗪农药废水的工艺,提高了电化学法处理该类难降解有机物的效率,拓展了电化学工艺的应用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