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达尔文始,人们就开始探究音乐的进化起源。尽管非适应论观点认为音乐是其它认知能力的副产品,音乐进化论认为人类的音乐能力是自然选择的结果。音乐适应论最重要的证据就是绝对音高感,这是基于绝对音高感与基因的相关。绝对音高是一种特殊的音高命名能力。在没有参照音的情况下,具有绝对音高能力的人可以对孤立的音高进行命名,即说出音名(即C、D、E等)。在音乐教育领域,拥有绝对音高能力被看做是拥有杰出音乐能力的象征,这是因为,大多数杰出的音乐家都具有绝对音高能力。这种推论颇有循环论证之嫌。基于此,本研究试图探究绝对音高者是否具有对音乐加工的优势。从音乐加工模型来看,音乐加工包含低层级和高层级加工,基于此,本研究通过五个实验,系统地探讨绝对音高者与非绝对音高者的音乐加工,试图论证绝对音高的音高命名优势是否促进他们对音乐各个层级的加工。实验一和实验二分辨考察了绝对音高者对音高细微的变化分辨以及对音高方向分辨的知觉阈限,研究结果发现,无论是音高变化的分辨,还是音高方向的分辨,绝对音高者与非绝对音高者的知觉阈限都没有存在差异。音高的命名不仅包含音名,还包含唱名(即do,re,mi等)。实验三进而考察绝对音高者对唱名的判断,研究结果发现,无论是正确率还是反应时间,绝对音高感者对音高唱名的外显判断都比非绝对音高者更差。实验四和实验五分别考察了绝对音高者对音乐紧张度的知觉和体验,研究结果发现,无论是对音乐紧张度的知觉判断,还是对音乐紧张度的体验,绝对音高者与非绝对音高者对音乐紧张度的加工都没有存在差异。由于本研究中的音乐紧张度加工依赖于调式音级的稳定性,通过进一步分析,本研究还发现,两组被试对调式音级稳定性层级的内隐判断不存在差异。本研究的五个实验结果表明,尽管绝对音高者对孤立音高的音名存在优势,但是这种优势并没有促进他们的音高分辨能力,同时,在对音高唱名的判断方面,他们反而呈现出更差的判断能力,这些结果表明绝对音高者在低层级的音高命名方面存在优势的不对称性。另一方面,本研究还发现,无论在音乐紧张度的知觉还是在体验方面,绝对音高者都表现出与非绝对音高者相似的音乐紧张度加工能力,这些结果表明,绝对音高的音乐命名优势并没有延伸到高层级的音乐加工,暗示着低层级的音乐加工能力并不影响个体的高层级音乐加工。本研究是国际上首次通过系列的实验研究探究绝对音高与音乐加工优势的关系。以上结果无疑不仅将为音乐教育领域提供实证的依据,而且还从绝对音高视角否定了音乐进化的适应论假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