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立足国家安全新形势,提出保障国家文化安全,并将其上升到国家总体安全的核心内容和战略地位。围绕国家文化安全这一重大课题,习近平结合当代中国实际,在充分吸收前人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文化安全理论体系,为实现当代中国文化安全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习近平文化安全观的内容十分丰富。其一是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习近平特别重视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问题,并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作为确保文化安全的根本思想保障。其二是坚持党对文化的领导权。习近平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其高度重视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强调全党要加强理论学习,增强阵地意识,落实责任制度。其三是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指出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要扎根于中华文化,着眼于培养时代新人,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生活方方面面。其四是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发展理念。习近平对社会主义文化的人民性本质和人民的历史地位有着深刻认识,指出要正确处理文艺与人民的关系,以精品奉献人民,并从制度上确保人民文化安全。最后是网络文化安全以及话语权建设。习近平明确要求要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加快依法治网,为人民提供良好网络环境;要发挥网络凝聚共识的作用,加快核心技术研发,提升自身话语传播能力。本文通过文献研究、分析比较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对习近平文化安全观进行系统研究,认为习近平文化安全观具有独特的理论特质,即政治性、人民性、民族性、整体性、实践性。研究习近平文化安全观,有助于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文化安全学说,有助于进一步深入学习和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时也有利于在实践中驳斥错误思想,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健康发展,进而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维护国家文化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