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G-IFNα治疗210例HBeAg阳性CHB患者的疗效分析

来源 :昆明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PEG-IFNα治疗210例初治或NAs经治HBeAg阳性CHB患者的疗效,并探讨不同时机的PEG-IFNα联合NAs治疗HBeAg阳性CHB患者是否优于PEG-IFNα单药治疗。[方法]收集自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门诊及住院病例中使用PEG-IFNα抗病毒治疗的HBeAg阳性CHB病例,PEG-IFNα疗程均为48周。将病例分为初治患者(A组)和NAs经治患者(B、C、D、E组),初治患者单用PEG-IFNα治疗的为A1组,PEG-IFNα联合NAs治疗的为A2组;将NAs经治患者序贯或联合PEG-IFNα的时机分为4类:使用NAs治疗≤24周(B组),序贯PEG-IFNα(B1组),联合PEG-IFNα治疗(B2组);使用NAs治疗>24周后HBV-DNA已阴转,HBeAg未发生血清学转换(C组),序贯PEG-IFNα(C1组),联合PEG-IFNα治疗(C2组);使用NAs治疗>24周,且IBV-DNA已阴转,BeAg已发生血清学转换(D组),序贯PEG-IFNα(D1组),联合PEG-IFNα治疗(D2组);使用NAs治疗>24周后HBV-DNA仍阳性(E组),序贯PEG-IFNα(El组),联合PEG-IFNα治疗(E2组);收集各组病例治疗基线时年龄、性别、民族、乙肝病史、HBV-DNA载量、HBsAg定量、HBeAg定量、ALT水平及治疗12周、24周、治疗结束时及治疗结束后24周的ALT复常、HBV-DNA阴转、HBeAg血清学转换、HBsAg血清学转换情况,采用EXCEL建立数据库,SPSS 17.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病例389例,179患者因失访和/或病例资料缺失被排除研究,最后共纳入210例患者,A组72例,B组66例,C组31例,D组23例;E组18例,其中A1组42例、A2组30例、B1组32例、B2组34例、C1组15例、C2组16例、D1组11例、D2组12例、E1组7例、E2组11例。年龄14~46岁,平均年龄33.1岁,男性(153例,72.9%)占大多数,汉族(197例,93.8%)居多,乙肝病史0.5~24年,平均乙肝病史7.68年。2、治疗结束时,共169例(80.5%)ALT正常,180例(85.7%)HBV-DNA阴性,106例(50.5%)HBeAg血清学转换,33例(16.2%) HBsAg血清学转换。其中PEG-IFNα治疗后ALT复常例87例(51.5%),HBV-DNA阴转97(76.4%)例,HBeAg血清学转换75例(41.9%),HBsAg血清学转换33例(15.7%)。3、治疗12周时,A2组ALT复常率显著高于A1组(53.3%vs 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时,B2组ALT复常率明显高于B1组(61.8%vs 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结束时ALT复常:A组64例(88.9%),B组51例(77.3%),C组全部病例ALT均恢复正常(100.0%),D组有19例(82.6%),E组有4例(22.2%),C组高于B组、D组、E组,E组明显低于A组、B组、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两两相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1组与A2组(88.1%vs 90.0%)、B1组与B2组(81.3%vs 73.5%)、D1组与D2组(81.8%vs 83.3%)、E1组与E2组(28.6%vs 18.2%)ALT复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治疗结束时HBV-DNA阴转率:A组有63例(87.50%),B组有59例(89.39%),E组有4例(22.22%),E组显著低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相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1组与A2组(85.7%vs 90.0%)、B1组与B2组(84.4%vs 94.1%)、E1组与E2组(28.6%vs 18.2%)HBV-DNA阴转率相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6、治疗结束时HBeAg血清学转换率:A组有46例(63.9%),B组有24例(36.4%),C组有9例(29.0%),E组有4例(22.2%),A组HBeAg血清学转换率明显高于B、C、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两两相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1组与A2组(61.9%vs66.7%)、B1组与B2组(34.4%vs 38.2%)、C1组与C2组(26.7%vs 31.3%)、E1组与E2组(28.6% vs 18.2%) HBeAg血清学转换率相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7、治疗结束时HBsAg血清学转换率:A组有21例(29.2%),B组有6例(9.1%),C组有2例(6.5%),D组有4例(17.4%),E组没有病例发生HBsAg清除。A组HBsAg血清学转换率显著高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两两相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1组与A2组(28.6%vs 30.0%)、B1组与B2组(9.4%vs 8.8%)、C1组与C2组(6.7%vs 6.3%)、D1组与D2组(18.2%vs 16.7%)HBsAg血清学转换率相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8、治疗结束后24周,8例患者发生了ALT复常,4例发生HBeAg血清学转换,2例发生了HBsAg血清学转换。9、不良反应以类流感样症状和骨髓抑制较多见,各组均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1. PEG-IFNα 48周治疗可以使HBeAg阳性CHB初治或NAs经治患者,获得较高的ALT复常率、HBV-DNA阴转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及HBsAg血清学转换率。2. PEG-IFNα治疗CHB患者,联合使用NAs可能会减轻早期肝脏炎症活动。3.不同时机PEG-IFNα联合NAs治疗,治疗结束时ALT复常率、HBV-DNA阴转率、HBeAg转换率、HBsAg转换率方面并不优于PEG-IFNα单药治疗。4.采用PEG-IFNα为基础的抗病毒治疗方案治疗HBeAg阳性CHB患者,治疗基线时选择优势人群非常重要。5.与NAs经治患者相比,PEG-IFNα初治HBeAg阳性CHB患者可获得更高HBeAg血清学转换及HBsAg血清学转换。6.序贯或联合PEG-IFNα治疗可以使部分NAs经治疗程≤24周的患者,获得HBeAg血清学转换、HBsAg血清学转换。7.序贯或联合PEG-IFNα治疗可以使部分NAs经治疗程>24周,已发生HBV-DNA阴转、HBeAg未转换的患者获得HBeAg血清学转换、HBsAg血清学转换。8.序贯或联合PEG-IFNα治疗可以使部分NAs经治疗程>24周,已发生HBV-DNA阴转、HBeAg转换的患者获得HBsAg血清学转换。9.序贯或联合PEG-IFNα治疗可以使部分NAs经治疗程>24周,且HBV-DNA仍阳性的患者获得HBV-DNA阴转、HBeAg血清学转换。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健脾化痰方加温灸中脘治疗肺脾气虚型稳定期轻中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90例轻中度稳定期COPD患者随机分为综合组
从各种英版航海图书资料在航海中的作用入手,阐述了在船舶安全检查中航海图书资料常见的缺陷及缺陷的处理方法和原则,并且结合笔者在安检中积累的一点实践经验,提出了航海图
提高羽毛球的反手击球能力与技术对于获得羽毛球比赛具有着重要的意义与作用。本文首先对羽毛球的反手击球要点进行剖析,结合羽毛球反手击球的技术与方法,本文最终提出羽毛球
阐述了中外职教师资培养途径;指出了我国职教师资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职业教育师资的培养应实行规范化培养制度、岗位聘任制度、技能培训制度及岗位奖励激励制度等。
[目的]为把天然除虫菊提取物开发成商品农药并成为化学合成农药的替代品提供依据。[方法]用索氏提取法从白花除虫菊株系(Chrysanthemum Cinerariaefolium Vis.)中提取天然除
改革绝对不是简单地征收什么“暴利税”,而是学习国际先进经验,科 学地论证每一种税的合理税平、梯度、条件和边界,以及石油税金使用的效 率与安全等问题。
自我控制能力,是自我意识的重要成分,它是个人对自身的心理和行为的主动掌握,是个体自觉地选择目标。在没有外界监督的情况下,适当地控制、调节自己的行为,抑制冲动,抵制诱惑,延迟满足,坚持不懈地保证目标实现的一种综合能力,表现在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  儿童自我控制能力自信心儿童的自我控制,是指儿童按照社会的期望和要求对自我的认知、情绪、行为等方面施加管理和控制,使自我在这些方面的表现符合社会的期望和
结合电力企业的生产特点和电力市场的发展状况,分析了过去电力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的主要演变过程和缺陷,提出基于“平衡记分卡”原则的业绩评价体系,从财务、顾客、内部运作过
目的分析责任制护理管理模式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影响。方法选取从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冠心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与干预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
为解决不良地质条件对TBM掘进施工造成的极大困难,结合N-J水电站工程引水隧洞敞开式TBM掘进段试掘进期间的施工实践,首先总结了敞开式TBM隧洞围岩分级方法;然后根据收敛变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