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受结构主义与现象学的影响,罗伯特·尧斯与沃尔夫冈·伊瑟尔创立了接受美学,认为文学文本存在着空白与不确定性。伊瑟尔认为在建构文学文本的过程当中,读者的作用不可忽视,文学文本中存在“空白”与“不确定性”,尤其是20世纪的文学文本。接受美学认为,文学文本中的构成要素有作者与读者。文学创作应有一定的美学追求,即自觉地创造更多的“空白”与“不确定性”。接受美学作为一种较新的批评理论,适合读者在阅读中再创作的要求,即发挥其在文学创作中的积极性。《拍卖第49批》作为品钦的一部举足轻重的小说无疑是这一思想的典型,在适度范围内创造了空白与不确定性,创造了偏离效应,能够打破读者原有的视野。这样,读者的文学经验就会增加,期待视野也会拓宽,审美能力也会随之增强,欣赏水平进而提高。本文应用接受美学的理论方法来研究这部小说中的不确定性。小说留给读者的是空白与不确定性,要求读者发挥自己的想象去填充,这样才能深入了解这部小说的深层含义和所具有的独特的文学价值。本文从三个方面探索《拍卖第49批》中的不确定性,即:情景设置、情节、象征等。论文引文部分简单介绍了托马斯·品钦与他的小说,并简述接受美学的主旨思想。论文的第一章从小说的情景设置来分析小说中的三个不确定性的体现:碎片式的信息、社会的无法沟通性、场景的多文化并置等。第二章探讨了故事情节的不确定性,分析随着故事的开端、发展和结局所呈现出的不确定性因素。小说整体上所具有的不确定的因素也主要是从这一章体现出来。第三章主要阐释了小说里的象征的不确定性,借助读者的想象思维,文章指出一些隐含的信息所具有的不确定的象征意义,以及这些象征所暗示的内容。本章第二节阐释了小说人物名字象征含义的不确定性。这些人物包括女主人公俄底帕、俄底帕死去的前男友皮尔斯、俄底帕的私人医生希拉里乌斯、以及她的委托律师梅兹格。最后一章基于前三章的分析,进一步探究小说设置如此繁复、如此奥秘的“不确定性”的意图,旨在推理出了这种不确定所暗示的意义,从而更进一步证实不确定性文学文本所独有的文学魅力。本论文从接受美学的角度研究小说的不确定性,为研究品钦的作品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品钦的《拍卖第49批》也是研究接受美学,尤其是研究文学文本中的“不确定性”的典型范本。这部小说的不确定性将会进一步增强读者对文本的了解。同时,也为文学研究者对接受美学的实证研究提供了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