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于2018年3月5日隆重召开,在这次会议中作出的政府报告中,“保险”作为高频词汇共计出现了 13次,涉及到了人身保险到外资保险机构等各个方面。报告为人身保险发展提供了明确的发展方向,认为人身保险应回归风险保障本源,发挥“社会稳定器”的作用,彰显其核心价值。但是人身保险发展仍然是不充分的,虽然2014年之前人身保险增长已经出现赶超GDP增长的势头,但是保险深度仍然不能匹配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为了进一步促进商业人身保险的发展,国务院曾于2014年8月13日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新国十条”)来规范保险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本文基于此文件发布时间节点和合适的样本容量两个方面综合考虑,想要研究除了自身发展的内源性因素外还有哪些影响商业人身保险发展的宏观经济因素。本文首先研究了人身保险需求影响因素的相关历史文献,并且将其划分为宏观经济结构因素、人口统计学与家庭结构因素和社会文化和政治法律因素等三个方面进行文献回顾和梳理,并且根据本文侧重于研究宏观因素的分析的出发点选取了其中有争议的居民储蓄和研究较少的货币供应量变动和股价指数作为目标解释变量。第二,根据选取的居民储蓄、货币供应量和股价指数来深入的对其可能会对人身保险的影响机制进行理论阐述,为后文的实证研究结论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持。第三,利用动态计量模型ARDL临界值检验方法模型和VAR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得到了以下几个结论:居民储蓄是影响人身保险的最重要的宏观经济影响因素,与以往结论不同的是本文实证发现居民储蓄在短期内会对人身保险产生正影响而非负影响,在长期也会对人身保险产生正影响;居民储蓄和人身保险保险的增长自身的贡献程度最大,主要是来源于内源性增长,而且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人身保险对居民储蓄增长的贡献程度要大于居民储蓄对人身保险的贡献程度;货币供应量变动无论是长期还是短期都会对人身保险产生负影响,所以人身保险产品确实是对利率敏感的产品;股价指数会对人身保险有着微弱的负影响,体现出了股票与人身保险的可替代性不强。最后,根据实证结果从政府监管机构、人身保险公司和居民消费者三者的角度给出了如何使商业人身保险又好又快发展的政策建议:政府监管机构方面应该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规范人身保险产品,为居民提供合适的商业人身保险产品;人身保险公司应该加大人身保险产品宣传,积极利用互联网平台和保险科技技术,增强自身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居民消费者应该摒弃之前对于商业人身保险的一些偏见,善于利用商业人身保险的特性为自己和家庭选取合适的商业人身保险产品。本文的创新点有:研究的时限较短,更能说明“新国十条”发布后商业人身保险需求的变化情况;选用的ARDL临界值检验方法很少应用于人身保险需求领域的研究;选用的研究变量货币供应量变化和股价指数相关文献研究较少。本文的不足有:因为希望研究“新国十条”发布以来的人身保险发展变化情况以及使用的为月度数据,所以选取的解释变量较少,不能更全面的分析宏观影响因素的影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