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儿童初次肾盂成形术后再梗阻的原因及再行腹腔镜下手术治疗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9月~2016年7月收治的43例肾盂成形术后梗阻再行腹腔镜下手术治疗患儿的临床资料(再手术组)。术中仔细探查再梗阻原因并根据不同原因采取不同手术方法治疗。从2009年9月~2016年7月由同一术者完成初次腹腔镜肾盂成形术患儿病例库中随机抽取76例作为对照(初次手术组)。统计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术中、术后相关数据和随访资料,并对其主要临床指标进行对比分析。术中并发症采用Satava分类评估,术后并发症采用Clavien-Dindo分类评估。手术成功定义为:临床症状缓解和影像学检查无梗阻表现。结果:所有手术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无中转开放手术。再手术组术中探查发现肾盂缩窄2例(4.7%),遗留病变输尿管组织+吻合口狭窄4例(9.3%),粘连带压迫+吻合口狭窄2例(4.7%),输尿管扭转+粘连带压迫+输尿管高位吻合1例(2.3%),单纯吻合口狭窄34例(79.0%)。其中行离断性肾盂成形术34例,输尿管肾下盏吻合术1例,onlay阑尾代输尿管成形术6例,Yang-Monti回肠代输尿管吻合术2例。1例术后仍有反复腰疼及重度肾积水最终行肾切除,1例术后积水不缓解再行onlay阑尾代输尿管成形术后治愈,1例术后吻合口粘连行输尿管球囊扩张术后治愈。术前两组患者在年龄(P=0.14)、性别(P=0.88)、患病侧别(P=0.76)、身高(P=0.19)、体重(P=0.09)方面比较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相比,再手术组平均手术时间(186.1 ±77.1 VS 101.2±22.3,P<0.01)、术中失血量(27.6±13.5 VS 13.9±8.5,P<0.01)、术后禁食时间(28.0±13.7 vs 20.7±4.4,P<0.01)、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4.7±2.4 VS 2.3±1.1,P<0.01)、术后住院时间(6.2±2.7 vs 4.6±1.3,P<0.01)均比初次手术组长,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术中并发症Satava Ⅰ-Ⅱ级(62.8%vs 9.2%,P<0.01)和术后并发症 Clavien Ⅰ-Ⅱ 级(55.8%vs 27.6%,P=0.003)再手术组均比初次手术组多。术后并发症Clavien Ⅲa-Ⅲb级(16.3%vs 7.9%,P=0.14)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平均随访23.4± 14.9月(再手术组)和25.5±5.3月(初次手术组)(P=0.40),总手术成功率再手术组为(95.3%),初次手术组为(97.4%),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62)。结论:遗留病变输尿管组织、吻合口狭窄、肾盂缩窄、粘连带压迫、输尿管扭转及高位输尿管吻合均可导致肾盂成形术后再梗阻。虽然初次手术后局部炎性粘连与解剖结构的改变增加了再次手术难度,但对于有腹腔镜经验的医生来说再行腹腔镜下手术治疗是安全、有效的。不同梗阻原因需采用不同手术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