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影响2型糖尿病骨代谢的相关因素,为防治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住院的T2DM患者共计177例,其中男性患者45例,根据骨密度T值,分为两组:男性骨质疏松组、男性低骨量组;女性患者132例,根据骨密度T值,分为女性骨质疏松组、女性低骨量组。按照有无血管病变分为T2DM合并血管病变组、T2DM非合并血管病变组。收集记录研究对象一般临床资料、生化指标及骨转换生化指标,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左侧髋部(股骨颈、股骨转子、wards)、腰椎(L1-L4)骨密度,并行头颅CT或MRI、心电图或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CTA或冠状动脉造影、血管彩超、四肢多普勒血流图、眼底照相等相关检查。应用SPSS2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1)在男性组中:骨质疏松组和低骨量组在体重、BMI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骨形成指标P1NP与PTH呈正相关(r=0.323,P<0.05),与β-CTX呈显著正相关(r=0.526,P<0.01)。骨吸收指标β-CTX与BMI呈显著负相关(r=-0.418,P<0.01);与P1NP呈显著正相关(r=0.526,P<0.01)。 (2)在女性组中:骨质疏松组和低骨量组在HbA1C、P1NP、β-CTX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骨转换指标P1NP、β-CTX在骨质疏松组呈现明显高于低骨量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6)。同时,女性骨质疏松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患病率显著高于低骨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形成指标P1NP与cIMT呈正相关(r=0.170,P<0.05)。骨吸收指标β-CTX与UAE呈正相关(r=0.219,P<0.05);与Ccr呈负相关(r=-0.195,P<0.05)。 (3)二项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女性组视网膜病变与骨密度密切相关,是影响骨密度的主要因素(OR=0.443,P<0.05)。 结论:(1)与低骨量组相比,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患者骨形成作用与骨吸收作用明显增高。(2)2型糖尿病患者中BMI、HbA1c、PTH与骨密度相关。(3)绝经后2型糖尿病妇女并发视网膜病变可能是影响骨量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