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化与城市化导致地域建筑文化特色缺失愈来愈重,建筑的在地性表达也成为了对抗这种趋同现象的一种手段。经历改革开放40年的快速城市化建设,许多建设工程追逐利益化的同时一味压缩工期,设计上套用地区范式和既有模板,导致建筑设计出现不同程度符号化、图像化、风格化的倾向。忽略了对地方文化、地方人文的关注,对地域性建筑的范式表达,无声地掩盖了“在地建筑”的特质。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重庆当代建筑面临巨大契机,重庆地区的建筑师们积极讨论着传统与现代的关系,并设计出一系列优秀建筑作品。但较多缺乏重庆建筑独特的“在地”价值设计取向,出现对自然生态的关注不足,文化表达错位,建筑功能与形式分离,缺乏对建筑尺度研究等问题。由于重庆建筑具有传统建筑文化与媒介难以再现的在地咬合特征,建筑师应深入了解重庆传统建筑文化,从地域建筑走向地方并且在传承建筑文化的同时探索属于重庆独有的地方特色和社会人文关怀的“在地”优秀建筑设计方法。文章通过对不同历史时期重庆建筑风格的认识与总结,寻找影响重庆建筑发展的内在动因及重庆建筑特点的内在发展规律,以此对当代建筑创作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持。建筑的发展随着历史进程,受地理环境、政治经济、历史文化、材料技术、生产力水平、设计师审美等因素的影响,通过建筑外在形态的内在生成机制总结不同历史时期重庆建筑特征能够更好深入去了解影响每个时期建筑发展的共性与异性的要素,共性的因素,应是重庆建筑发展长期遵守不变的,应是重庆当代建筑设计首要考虑的。异性的因素,在当代建筑在地性表达中寻求适宜的设计方法。与此同时,对重庆当代大量背景建筑进行实地研究,总结其发展特征,并对具有代表性当代建筑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找到重庆当代建筑在地表达所应遵循的设计原则。结合时代特征,提出重庆当代建筑在地表达的策略。进而从建筑与场地整体契合关系、建筑与气候条件、建筑合理利用地形、建筑界面形态关系、材料与技术等方面进行分析重庆当代建筑的在地建造策略的研究。最后通过实际案例的在地解读,期望对重庆当代建筑在地建造提供适宜的设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