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CDF)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LAMP)均是临床上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常用术式,但临床决策上术式的选择仍有争议,本文旨在通过对ACDF与LAMP的安全性、有效性及矢状位平衡的比较,分析两种术式在治疗多节段颈椎病中疗效的差异性,并对颈椎术后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临床工作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5年1月至2020年6月行ACDF或LAMP共73例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CDF)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LAMP)均是临床上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常用术式,但临床决策上术式的选择仍有争议,本文旨在通过对ACDF与LAMP的安全性、有效性及矢状位平衡的比较,分析两种术式在治疗多节段颈椎病中疗效的差异性,并对颈椎术后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临床工作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5年1月至2020年6月行ACDF或LAMP共73例多节段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检查结果。其中ACDF组共38例,LAMP组共35例。取颈椎侧位片一次测量矢状位参数,包括:C2-7前凸角(C2-7Cobb)、颈椎矢状位轴向距离(C2-7SVA)、T1倾斜角(T1S)、节段前凸(SL)、T1倾斜角与颈椎前凸角的差值(T1S-CL)。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评分)评估疗效。结果:7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随访。(1)安全性方面:相比较LAMP组,ACDF组具有更短的手术时间、更少的术中出血量以及更早的出院时间(P<0.05);(2)疗效评价:ACDF组JOA评分由术前的11.87±1.34分改善至末次随访时15.13±1.55分(P<0.05),JOA改善率为0.65±0.27,LAMP组JOA评分由术前的11.11±2.00分改善至末次随访时14.31±1.25分(P<0.05),JOA改善率为0.51±0.25,两组间术后JOA评分及JOA改善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矢状位参数方面:ACDF组末次随访C2-7Cobb、T1S、SL均较术前显著性增大(P<0.05),而末次随访C2-7SVA、T1S-CL与术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LAMP组末次随访C2-7Cobb、SL均较术前显著性减小(P<0.05),末次随访C2-7SVA、T1S-CL较术前显著性增大(P<0.05),而T1S末次随访与术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末次随访两组间C2-7Cobb、SL、T1S-CL存在显著性差异(P值分别为0.023、0.049、0.009),而C2-7SVA、T1S无显著性差异(P>0.05)。(4)术后预后影响因素分析:较低的颈椎前凸及较大的T1S-CL是术后预后不良因素,C2-7Cobb>10°的病人有更好的JOA恢复率。结论:ACDF或LAMP均能显著性改善多节段颈椎病患者术后脊髓神经功能,但ACDF组在脊髓功能改善率上更优于LAMP,且前路手术在手术安全性、术后颈椎矢状位参数平衡的维系上更占优,对于术前颈椎前凸不良甚至后凸患者,ACDF是首要选择。较低的颈椎前凸及较大的T1S-CL是术后预后不良因素,手术应尽可能纠正C2-7Cobb>10°。
其他文献
背景:作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胃癌在全球范围内具有较高的致死率。而其中,肿瘤微环境介导的免疫浸润对胃癌的预后存在深远影响。POC1中心蛋白A(POC1A)作为一种中心体上的关键蛋白,在调节细胞中心粒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POC1A在胃癌中并无相关研究。因此,探讨POC1A与胃癌免疫浸润及肿瘤预后的相关性,可在胃癌的早期诊断及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目的:1.探索POC1A在胃癌中的表达情况并验证P
目的:术前无创性预测较低级别星形细胞瘤的异柠檬酸脱氢酶(IDH)基因分型,有助于评估患者预后以及制订临床治疗方案。本研究旨在探讨常规磁共振(c MRI)、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灌注加权成像(DSC-PWI)和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成像联合直方图分析在预测较低级别星形细胞瘤IDH基因分型中的应用价值,以期提高胶质瘤IDH基因分型诊断的准确性。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20年6月经我
背景:虽然脑白质高信号的病理生理机制尚不清楚,但随着神经放射学与人工智能的发展,可以通过定量的方法来探究脑白质高信号的相关因素。目的:探究老年人双侧远端颈内动脉迂曲程度与脑白质高信号体积的关系。方法:将345例年龄>65岁、于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在本院使用1.5T GE MRI系统进行脑磁共振检查的患者纳入分析(平均年龄72.1±6.25岁;≥70岁55.9%;男性44.1%
目的:通过Revolution CT能谱多参数成像,对纯磨玻璃结节肺腺癌浸润程度进行研究,以期为临床合理治疗提供参考。材料和方法:收集我院2019年1月至2021年2月采用Revolution CT行能谱平扫和增强扫描患者,经严格入组及排除标准后,共收集到肺腺癌患者63例,其中原位腺癌(AIS)15例,微浸润腺癌(MIA)18例,浸润性腺癌(IAC)30例,并将AIS和MIA病例设为A组,IAC病
目的:本文旨在分析粘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淋巴瘤(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Lymphoma,MALT)患者的临床特征、染色体变异及探讨影响患者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和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1日至2020年9月30日我院收治的117例
生物惰性的种植体治疗感染性骨缺损或者骨髓炎仍无法有效解决细菌感染从而促进骨整合。改性种植体,实现种植体具有一定的抗菌性、促骨分化甚至免疫调节作用,能够有效地提高种植体面对感染性骨缺损的治疗效果。本文中,以常用的聚醚醚酮(PEEK)植入物为研究模板,开发了一种简单的共沉积策略修饰改性前处理获得多孔的PEEK,以模拟感染性骨缺损的干预。在这项研究的第一章节中,通过优化并控制磺化改性条件在PEEK表面改
目的:通过单中心资料,探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淋巴结清扫范围及其转移规律,并分析腹腔镜与开放手术D3淋巴结清扫手术安全性及并发症。方法: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胃肠外科收治130例行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及80例行开放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所有患者均行D3根治术。观察指标:(1)肿瘤部位与淋巴结转移关系;(2)T分期与淋巴结转移关
研究背景:胶质瘤是最为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其中约半数患者为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 multiforme,GBM),约占成人恶性肿瘤总数的2%,即使经过手术、放疗、化疗等措施,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也仅在12~15个月左右[1.2],并常伴随着如认知障碍、癫痫等症状,极大的降低了患者的生存质量,是最为致命的成人恶性肿瘤之一,因此新的治疗方式及治疗药物的研究仍为当下热点。沙利度胺(Th
前言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Adrenoleukodystrophy,ALD)是一种罕见的过氧化物酶体病,致病基因为位于X染色体上的ABCD1基因,呈X连锁隐性遗传,其致病突变可导致血浆及组织中极长链脂肪酸(very long-chain fatty acids,VLCFA)的异常堆积,尤其是脑、脊髓、肾上腺及睾丸。临床表型上,ALD具有明显的异质性,其亚型包括脑型ALD、肾上腺脊髓神经病(Adre
目的:研究胃癌细胞来源外泌体(Exosome,Exo)对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s)表型转化的影响,探讨肝星状细胞活化对胃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1.采用聚合物沉淀结合超滤法提取纯化胃癌细胞AGS分泌的外泌体,通过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WB)检测标志蛋白,透射电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