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与目的:2型糖尿病是代谢性疾病中的一个主要分支,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表现疾病,主要发病机制在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同时引起全身各器官的损伤,尤其对微血管损伤最为常见,且与之相关的心脑血管疾病会给个人及社会造成严重后果,并带来巨大负担,为更好地完成糖尿病综合治疗,糖尿病自我管理的地位日益显著,但当前我国的糖尿病管理模式多以医疗单位为主体,医院为主要场所,医疗医药为主要治疗手段,患者因疾病进展接受被动管理的模式,本研究旨在调查糖尿病自我管理现状,同时为今后制定更贴合实际情况,为高心血管疾病风险的特定人群的糖尿病自我管理方案,探索基于ASCVD风险的糖尿病教育对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状况的改善的有效性。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8至2019年1月就诊于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分泌或糖尿病专科门诊或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250名,签署糖尿病患者教育知情同意书,收集基线资料及临床数据,用于进行ASCVD相关风险评分,并在入选时完成DM自我管理活动问卷,自入组后次月起,每月定期至我院接受基于ASCVD的糖尿病患者教育课程。于6个月后再次收集临床数据及DM自我管理活动问卷,评估自我管理情况。运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运用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卡方检验进行假设检验。结果:1.基线资料中,初始纳入的250名2型糖尿病患者中有242名完成6个月的患者教育课程并完成随访,其中男130人,女112人。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不达标率69%(167人),BMI不达标共48%(117人),ASCVD高风险人数占比93%(225人)。2.糖尿病自我管理量表得分率分布于28.5~82.4%,均值为(57.24±9.97%),自我管理水平属于差者(得分率<60%)的占比为60%(146人),合格者(得分率=60%~80%)占31%(76人),良好者(得分率>80%)占8%(20人)。3.糖尿病患教后自我管理状况的改变:饮食习惯:前88(36.36%)人vs.后 147(60.74%)人;遵医用药:前 121(50.0%)人 vs 后 158(65.29%)人;体力活动:前59(24.38%)人vs后89(36.78%)人;血糖监测:前74(30.58%)人 vs 后 103(42.56%)人;足部自查:前 52(21.49%)人 vs 后 131(54.13%)人,以上各组前后差异经X2检验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糖尿病教育前后各项临床指标的变化:血糖水平达标人数:前75(30%)人vs后102(42.1%)人;血脂水平达标人数:前143(59.1%)人vs后168(69.4%)人,以上两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人数:前68(28.1%)人vs63(26%)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09)。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状况较差,经过短期的基于ASCVD相关风险教育后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及糖尿病相关临床指标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