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灌溉模式对冬小麦籽粒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来源 :山东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37次 | 上传用户:gaoruiz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田间试验条件下,以冬小麦多穗型品种山农15和大穗型品种泰农18为供试材料,设置4种灌溉模式:不灌水(W0)、拔节水+开花水(W2)、越冬水+拔节水+灌浆水(W3)、拔节水+越冬水与灌浆水实施交替灌溉的交替隔畦灌溉(AFI)。研究了不同灌溉模式对冬小麦籽粒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灌溉模式对冬小麦籽粒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多穗型品种山农15和大穗型品种泰农18两个品种冬小麦籽粒产量均随灌水量的增加而提高,不同灌溉模式显著影响冬小麦籽粒产量,交替隔畦灌溉(AFI)与常规灌2水(W2)相比,灌水量相同,但交替隔畦灌溉(AFI)的籽粒产量显著提高;交替隔畦灌溉(AFI)与常规灌3水(W3)相比,灌水量减少1/3,但交替隔畦灌溉(AFI)处理的籽粒产量降低不显著。从产量构成因素上分析,交替隔畦灌溉(AFI)与常规灌2水(W2)相比较,单位面积穗数显著提高。随灌水量的增加,各灌水处理的千粒重随之降低,其中常规灌3水(W3)处理显著低于交替隔畦灌溉(AFI)处理和常规灌2水(W2)处理。多穗型品种山农15和大穗型品种泰农18两个品种的收获指数均以交替隔畦灌溉(AFI)处理的最高,且交替隔畦灌溉(AFI)处理的收获指数显著高于常规灌3水(W3)处理。表明交替隔畦灌溉方式能够通过提高小麦的收获指数,保持较高的籽粒产量。2不同灌溉模式对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随灌水量的增加,多穗型品种山农15和大穗型品种泰农18两个冬小麦品种,不同灌水处理对土壤贮藏水的消耗量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不同灌溉模式显著影响冬小麦对土壤贮藏水的吸收利用,其中常规灌2水(W2)处理的土壤贮藏水消耗量显著低于交替隔畦灌溉(AFI)处理。随灌水量的增加,两个冬小麦品种整个生育期内总耗水量呈增加的趋势,相同灌水量条件下,常规灌2水(W2)处理的总耗水量显著低于交替隔畦灌溉(AFI)处理。随灌水量的增加,多穗型品种山农15和大穗型品种泰农18两个冬小麦品种的水分利用效率均呈现降低的趋势。灌水处理间相比较,交替隔畦灌溉(AFI)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水利用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灌2水(W2)处理和常规灌3水(W3)处理。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交替隔畦灌溉的灌水方式是兼顾高产和高效的最佳灌水处理模式。3不同灌溉模式下影响水分利用效率变化的因子不同灌溉模式下影响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变化的因子主要包括土壤棵间蒸发量,作物光合特性,土壤水消耗,旗叶的生理生化指标。2009/2010冬小麦生长季,开花到成熟这段时间内,不灌水(W0)处理的总积累蒸发量显著低于灌水处理。灌水处理间比较,各灌水处理的总积累蒸发量关系为W3> W2> AFI。表明土壤蒸发是土壤水分损失的重要途径之一,而交替隔畦灌溉可以减少土壤表面蒸发损失的三分之一。而且土壤蒸发主要是通过灌水畦损失的,不灌水畦的土壤蒸发损失量仅占总土壤蒸发量的30%左右。说明采用交替隔畦灌溉通过减少地表湿润面积可明显地降低棵间土壤蒸发量。本研究表明,随灌水量的增加,多穗型品种山农15和大穗型品种泰农18两个冬小麦品种生长季内0~200cm各土层的土壤贮水消耗量呈减少的趋势。W0处理0~200cm各土层的土壤贮水消耗量最高,表明干旱提高了冬小麦对土壤水的消耗。灌水处理间比较,常规灌3水(W3)处理0~120cm各土层的土壤贮水消耗量显著低于其他处理,表明常规灌3水(W3)处理不利于提高土壤水利用效率;在相同灌水量条件下,常规灌2水(W2)和交替隔畦灌溉(AFI)处理0~60cm各土层的土壤贮水消耗量差异较小,交替隔畦灌溉(AFI)处理60~140cm各土层土壤贮水消耗量显著高于常规灌2水(W2)处理,表明交替隔畦灌溉能更有效的利用土壤水,尤其是深层土壤贮水,从而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泰农18品种2009/2010和2010/2011两个生长季内,光合水分利用效率在整个灌浆期内呈现逐渐下降趋势。浇灌浆水前,交替隔畦灌溉(AFI)处理的光合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灌2水(W2)处理,与常规灌3水(W3)处理差异不显著;浇灌浆水后,交替隔畦灌溉(AFI)处理的光合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灌3水(W3)处理。结果表明,与常规灌溉方式相比,交替隔畦灌溉方式能保持相同净光合速率,但可以减低蒸腾速率,因此能提高光合水分利用效率。与常规灌2水(W2)处理相比较,灌水量相同,交替隔畦灌溉(AFI)处理的旗叶水势、渗透势和相对含水量显著高于常规灌2水(W2)处理;交替隔畦灌溉(AFI)与常规灌3水(W3)处理相比较,灌水量减少,但是二者水势和渗透势差异不显著。表明交替隔畦灌溉(AFI)处理在灌水量减少的条件下,既能节约水资源,又能够使冬小麦旗叶保持较高的水势、渗透势和相对含水量,提高了旗叶的渗透调节能力,避免植株水分胁迫的危害。4不同灌溉模式对冬小麦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本试验研究表明,随灌水量的增加,,多穗型品种山农15和大穗型品种泰农18两个冬小麦品种,植株氮素总积累量呈增加的趋势,与灌3水处理相比较,交替隔畦灌溉(AFI)虽然植株氮素总积累量显著降低,但是由于交替隔畦灌溉(AFI)显著提高了氮素吸收效率、氮素收获指数和氮肥偏生产力,促进了冬小麦对氮肥的吸收利用及向籽粒的分配,能够协调冬小麦籽粒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关系,获得高产高效。利用15N同位素示踪法,本研究表明,多穗型品种山农15和大穗型品种泰农18两个冬小麦品种,植物氮素总积累量中来自肥料氮的比例为33.76%~40.49%,来自土壤氮为59.51%~66.24%。随灌水量的增加,植株氮素总积累量、来自肥料氮的量和来自土壤氮的量均呈现增加的趋势。在相同灌水量条件下,交替隔畦灌溉(AFI)处理对肥料氮的吸收量显著高于常规灌2水(W2)处理,表明交替隔畦灌溉方式更有利于对肥料氮的吸收,提高肥料氮的回收利用率。随灌水量的增加,多穗型品种山农15和大穗型品种泰农18两个冬小麦品种不同灌水处理的氮素总积累量、氮素利用效率、氮肥利用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均呈增加的趋势,不灌水(W0)处理显著低于其他灌水处理。说明灌水有利于增加氮素在植株中的积累总量,提高对肥料氮的回收效率和增加肥料氮所能生产的作物籽粒产量。相同灌水量条件下,交替隔畦灌溉(AFI)处理的氮素总积累量、氮肥生产效率和氮肥利用效率均显著高于常规灌2水(W2)处理。氮素收获指数反映成熟期氮素在籽粒和营养器官中的分配状况,随灌水量的增加,氮素收获指数呈降低的趋势。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交替隔畦灌溉方式提高了提高对肥料氮的回收效率和增加肥料氮所能生产的作物籽粒产量,促进了冬小麦对氮肥的吸收利用及向籽粒的分配,能协调冬小麦籽粒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关系,获得高产高效。随灌水量增加,多穗型品种山农15和大穗型品种泰农18两个冬小麦品种,成熟期0~200cm土层土壤硝态氮积累量呈降低趋势,灌水量相同条件下,交替隔畦灌溉(AFI)处理土壤硝态氮积累量显著高于常规灌2水(W2)处理。随灌水量增加,0~100cm土层土壤硝态氮积累量占0~200cm土壤硝态氮总积累量的比例逐渐减小,其中交替隔畦灌溉(AFI)处理显著高于常规灌2水(W2)和常规灌3水(W3)处理;100~200cm土层土壤硝态氮积累量占0~200cm土壤硝态氮总积累量的比例逐渐增大,其中交替隔畦灌溉(AFI)处理显著低于常规灌2水(W2)和常规灌3水(W3)处理。表明随着灌水量和灌水次数的增加,土壤硝态氮从0~100cm土层迁移到100~200cm土层中的量增加,而交替隔畦灌溉能够有效减少土壤硝态氮向100cm以下土层的淋溶。
其他文献
写作能力是初中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但作文难写是广大农村初中生的共同感慨。试从分析农村初中生写作能力不高的原因探讨了农村初中生写作能力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传媒迅速发展的今日,每个人都更加接近透明,各式各样的传播媒介,让任何人都可能成为焦点,这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然而,作为一个国家或组织的领导者,更是站在风口浪尖,体验着与传媒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摄像机标定已广泛的应用于图像三维重建、目标跟踪、卫星导航以及工业产品检测等方面,其作用越来越重要。由于传统摄像机标定法需要利用精确的参
爱心是温暖儿童身心的阳光,是滋润儿童心灵的甘露。师爱是教育的"润滑剂",但教育就应是十八般武艺,表扬、批评、惩罚都应该有,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惩罚的教育
随着油气的陆续开采,世界的能源危机越来越严重。一些容易被开采和品质较好的原油越来越少,因此开采难度较大、储量丰富的稠油资源越来越被重视。根据调查统计,我国的稠油目
为了给西安地区园林景观建设提供考虑依据,以乡土植物为主,外来植物为辅为原则,对本地的秋季色叶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和观赏性状特征观察;结合近27年的观赏期物候资料,利用MSP的甘
禽白血病(Avian Leukosis,AL)是由反转录病毒科禽白血病病毒/肉瘤病毒群病毒(ALV/RSV)引起的,以造血细胞恶性增生为主要病变的一类禽的多种良性和恶性肿瘤性传染病。根据病毒的囊膜
目的分析和研究心理护理对心肌梗死急性期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3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2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
随着钢铁工业的发展,钢渣的产量在逐年增多。钢渣是一种宝贵的二次资源,具有可观的综合利用价值。然而,.由于受钢渣处理工艺水平及钢渣综合利用水平限制,目前国内钢渣综合利
<正> 近十年来,国外对外语学习过程的深入研究产生了一些颇有影响的理论模式,如Krashen的监察模式(The Monitor Model),Bialystok的策略模式((The Strategy Model),Schuma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