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自欺”到“自由”

来源 :四川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wywtqywq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让·保罗·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为理论框架,分析美国剧作家田纳西·威廉斯的两部戏剧作品—《玻璃动物园》和《夏与烟》中女主人公的成长历程。本文运用萨特的“自欺”、“处境”和“自由”等存在主义思想观点,对《玻璃动物园》和《夏与烟》中的两位女主人公(劳拉和阿尔玛)的成长的过程做了细致的分析。本文提出《玻璃动物园》中的劳拉的“自欺”状态表现在她在剧中的物化形象,通过对“我的位置”的探寻,劳拉开始了觉醒,最后勇敢的选择拥抱现实和自由的生活;《夏与烟》中的女主人阿尔玛这部剧作的前几幕中也陷于“自欺”的困境—挣扎在“我是我所不是”的生存状态中。在男主人公约翰的帮助和她自己的思考和领悟下,阿尔玛对“我的过去”进行了重新定位,在剧终时告别过去的自己,开始了自由的生活。从生存于“自欺”的困境到对存在“处境”的觉醒,再到最后对“自由”的选择,这两部剧作中的女主人公都完成了各自的成长历程。表面上看来,二者在剧终似乎并没有获得像童话故事“灰姑娘”那样的美好结局—劳拉和阿尔玛最后都没有如愿得到自己渴求的爱情,然而,她们在两部剧作中完整的成长历程、对个人存在状态的挣扎与思考以及二人在最后对“自由”的勇敢追求,都极好的诠释了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即存在是“处境”中的存在,存在的终极目即是成为自由。通过对两位女主人公成长历程的分析,本文力图阐明威廉斯剧作中的女性角色虽然看似没有获得圆满的结局,但她们的命运并非是悲剧性的。威廉斯笔下的女主人公虽然在爱情上一无所得,然而她们在追逐爱情的过程中主动地迈出个人成长的一步又一步,如此才使得她们在剧终都能获得自由,实现重生。
其他文献
<正> 我们的党一向都十分重视报纸在革命运动中的作用,在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决议中,就对经办、出版报纸杂志做了具体规定。党用自己的报纸宣传马列主义和指导中国革命
为了更好地测量船舶夜航光环境,从而为评价船舶夜航光环境、减小对船舶夜航安全的影响奠定基础,提出了一种利用彩色CCD相机测量海上光环境亮度的方法:以相机成像原理为基础推
在哲学的层面对竞技运动与游戏的内在同一性方面进行探讨。通过分析竞技运动的内在精神与外显形式及其相互关系,剖析竞技运动各类"异化现象"的合理性及其产生根源,理清竞技运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三中國共產黨的統一戰線政策加速了革命的步伐一九二三年六月,在廣州舉行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到會代表三十人,代表着黨員四百三十二人。毛主席出席了這一次大會,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发行权一次用尽”原则,作为限制著作权人发行权这一专有权利的重要原则,有效地平衡了著作权人与社会公众之间的利益。得益于数字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人们利用作品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