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后向动态光散射的高浓度纳米颗粒粒径测量技术的研究

来源 :上海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9次 | 上传用户:zhyo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21世纪的重要学科之一,纳米技术为材料科学带来了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我国在2006年2月9日公布的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中,已把“纳米技术研究”列为4个重大科学研究计划之一。纳米颗粒的粒度检测是纳米技术中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纳米技术广泛应用于制药、生物、电子、光电子、能源、催化和陶瓷等领域,各行业对纳米颗粒粒径的测量和监控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其发展水平已成为当前衡量一个国家纳米科技水平以及在这方面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较之先进国家,我国在纳米颗粒的粒度测量技术及仪器方面尚有不小的差距,尤其是在高浓度纳米颗粒的粒径测量方面差距更大。动态光散射技术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纳米颗粒粒径测量技术,但传统的动态光散射法一般只适用于稀溶液的测量。本文针对高浓度下的纳米颗粒粒径测量这一技术难点,提出了基于后向动态光散射的高浓度纳米颗粒粒径测量方法,以及基于现代功率谱估计的动态光散射频谱测量法。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一.研究了传统动态光散射法测量纳米颗粒悬浮液时其浓度受限的诸多因素,提出了当检测高浓度纳米颗粒的粒径时,应首先着眼于消除散射光的多重散射效应,并针对这一难点分析了国内外研究的现状,最后研发了基于后向动态光散射的高浓度纳米颗粒粒径测量装置。二.从麦克斯韦方程组出发推导了基于信号涨落的散射光场一般方程的表达式,针对颗粒布朗运动的统计特性,研究了散射光强涨落的表征方法,建立了与涨落有关的颗粒粒径信息表达式。三.利用颗粒运动的特征函数的概念,并认为基于粒子运动模型的散射光谱与粒子运动的特征函数是一时空双重傅立叶变换,进而建立了散射光场谱密度与颗粒粒径的联系。四.研究了动态光散射频谱测量技术的发展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现代功率谱估计的动态光散射频谱测量方法。从光电倍增管计数统计特性出发,根据Wiener-Khintchine定理,将时域自相关函数转换为频域的功率谱密度,得到了散射光强的谱密度表达式;根据FFT,利用现代功率谱估计中的自回归(AR)模型,实现了动态光散射信号功率谱密度的估计;最后通过计算信号自相关矩阵的秩得到AR模型中的阶数p,从而解决了在应用中由于待测颗粒粒径未知而无法确定阶数p的问题。五.根据本文研制的高浓度纳米颗粒粒径测量系统,分别采用时域相关光谱方法和频域谱密度测量法进行了相应的实验,并与传统光子相关光谱测量法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六.本文还对实际应用中与测量相关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包括:光源的偏振态变化对测量结果的影响,采样时间的间隔对测量结果的影响,以及传统动态光散射系统的最佳检测孔径等问题。
其他文献
示波器作为常用的电子测量仪器,可以把肉眼看不见的电信号转换成看得见的波形,十分便于研究各种电现象的变化过程。然而由于示波器的工作原理包含多个新概念,涉及电学、运动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及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工程建设数量也在逐渐增加,与此同时人们对建筑工程的质量越来越重视,并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工程质量是建筑工程领域中的
文献检索贯穿于生物学科研项目研究的始终,对项目的立项、跟进以及评判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PubMed是生物科学研究者获取全面和第一手科研资料的重要来源。开源的R语言在
5.12汶川8.0级地震断层的同震位移方式、大小和空间变化为检验断层几何学、运动学与动力学分析理论与方法提供了一个现实范例。本文通过对汶川8.0级地震断层同震位移的几何学
道德是游弋于美学伦理与法律规则之间的哲学伦理,其终极目标是使人向善。愿望的道德是完美的道德境界,义务的道德是通往完美道德境界的最低起点,道德的发展沿着从个人品行与
稀土发光材料已成为信息显示、照明工程、X射线增感屏、X射线断层扫描、光电二极管、生物标记和诊断、上转换激光器等领域的支柱材料。近年来,稀土发光材料的研究热点主要有
将普通物理中讲授的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抽象简化成适合中学教学使用的等效电源法,文章具体介绍了等效电源法的分析方法,列举了某些可以直接应用于等效电源结论的物理问题,
本文主要面向高职院校的数控铣削加工技术课程中的宏程序的应用研究,解决在数控铣削加工、加工竞赛中常出现的各类圆孔(通孔、或盲孔)的快速加工技术问题,对提升学生职业岗位
<正> 李××,女,37岁。1985年4月3日诊。患偏头痛已有五、六年。某医院确诊为血管性头痛,迭经中西药治疗不愈,每年发作八、九次。刻诊:左侧头痛隐隐,头晕目眩,心悸少寐,面色
教学评价是改善和提高教学的重要方式。牛津大学对教学评价高度重视,建立了一系列的教学评价方式来保障教学。从评估的层次看,包括全国性调查、院系部门调查及教师对单门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