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的知识产权制度已经运行了几十年,不难发现,我国的知识产权制度的运行和实践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难题,面临诸多的困境。从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沿革进行分析,我国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绝大部分是移植于国外,但是实践证明,我国知识产权法律的实施过程中并没有真正的将所移植的法律制度的作用很好地发挥,移植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本文以文化对知识产权法律移植中的作用为主线,共分五个部分逐步展开研究。文章的第一部分通过对著作权法、专利法和商标法的沿革进行研究,得出结论我国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基本是移植于国外,在本国并没有很多固有法的内容,另外,知识产权法在现代社会也受到了国际条约的巨大影响,知识产权法国际化是大势所趋。第二部分重点分析影响知识产权法律移植效果的若干因素,重点阐述了文化因素在我国知识产权法律移植中的重要性。第三部分主要通过对文化、法律文化概念的梳理与对比,定义知识产权文化的概念含义,介绍了西方知识产权文化及其理念主要包括私人财产权观念、自由观、正义观等方面,以及我国知识产权法律本土化过程中的法律文化;第四部分主要以版权法为例论述了我国传统文化对知识产权文化的消极影响,主要从个人权利意识的缺乏、法律追求的不一致、法律信仰的缺失、财产权利的不同理念和文化环境的不同进行分析,同时也阐述了我国传统文化对构建良好知识产权文化的可借鉴资源;第五部分论述了如何构建当代中国的知识产权文化,构建明达的知识产权文化的具体举措,包括树立正确的知识产权文化观、强化政府在构建知识产权文化中的作用、加强公民的知识产权知法、守法教育、加强自主创新意识等方面。笔者试图从文化视阈来审视我国知识产权法律移植效果不尽如人意的原因,希望能够因此而为我国知识产权制度的良好运行找到一条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