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在工业生产和人们日常生活中,导电纤维的应用领域非常广。例如抗静电手套、防尘服或防爆服等,既坚固耐用又美观大方,同时还具有抗电磁辐射的功能,使其在电子工业、服装、航空航天、生物科学等多个领域都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本文针对涤纶纤维上不含有-CN,不能直接镀铜的硫化物,以三氯化铁为氧化剂,采用原位聚合法合成聚吡咯,通过改变化学镀工艺条件,考察了聚吡咯/涤纶纤维的比电阻的变化趋势,确定了最佳的工艺条件。其中预处理条件为:氢氧化钠浓度为200 g/L;粗化温度80℃;粗化时间15 min。聚吡咯导电层制备条件为:吡咯浓度为0.1 mol/L;浸泡温度30℃;浸泡时间25 min;三氯化铁浓度为0.025 mol/L;反应温度30℃;反应时间60 min。为了进一步提高聚吡咯涤纶导电纤维的导电性,本课题采用双镀层法进行了研究,在聚吡咯导电层上再化学镀导电性更强的五硫化九铜(Cu9S5),形成双镀层复合导电纤维。制备五硫化九铜导电层的最佳工艺条件:硫酸铜浓度为3 g/L;浸泡温度为40℃;浸泡时间为10 min;硫代硫酸钠浓度为3.6 g/L;硝酸银浓度为0.15 g/L;溶液pH为2;反应温度65℃;反应时间35 min。采用热重分析,红外光谱分析,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能谱测试手段对双镀层涤纶导电纤维进行结构表征分析,考察分析了产品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导电纤维表面平整、均匀,镀层具有较高的结晶度,具有较好的耐高温、耐湿性以及耐酸性,环境稳定性高。由于利用聚吡咯结构中N原子的给电子能力和Cu+外层的S、P空轨道,使得两者以配位键的形式紧密结合,提高了双镀层的稳定性,与单镀层的聚吡咯涤纶导电纤维相比,其电导率提高近20倍,比电阻最低可达到6.1×102Ω/cm,拓宽了导电纤维的应用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