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影响慢性中重度癌痛患者镇痛效果的相关因素,为临床镇痛治疗提供一些参考。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4月在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肿瘤中心确诊为恶性肿瘤伴有慢性中重度癌痛的35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过了规范化镇痛治疗。以疼痛强度NRS评分降至≤3分、爆发痛次数≤3次/日、解救治疗次数≤3次/日作为疼痛控制良好的指标,以镇痛治疗7天疼痛控制情况、疼痛控制良好所需时间、疼痛控制良好所需镇痛药物剂量作为评价镇痛难易的指标。分析可能影响镇痛效果的因素包括患者因素:性别、年龄;疾病因素:肿瘤类型、TNM分期、是否存在骨转移;疼痛本身因素:疼痛强度、部位、原因、机制、有无爆发痛及次数。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上述因素与镇痛治疗7天疼痛控制情况的关系,用Cox回归分析上述因素与疼痛控制良好所需时间的关系,秩和检验分析上述因素与疼痛控制良好所需镇痛药物剂量的关系。结果:1.353名慢性中重度癌痛患者接受规范化药物镇痛治疗7天时,疼痛控制良好率为84.4%,镇痛治疗使患者KPS评分明显改善(P<0.0001)。2.Logistic回归及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消化系统肿瘤及重度疼痛是导致镇痛7天疼痛控制不佳、疼痛控制良好所需时间长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性别、年龄、TNM分期、是否存在骨转移、疼痛部位、原因、机制对镇痛7天疼痛控制良好与否及镇痛时间长短无影响(P>0.05)。3.241例应用强阿片类药物患者中,年龄<60岁、重度疼痛、存在神经病理性疼痛及频发爆发痛(每天3次以上)的患者,疼痛控制良好所需镇痛药物剂量大(P<0.05)。性别、肿瘤类型、TNM分期、是否合并骨转移、疼痛原因、部位不影响镇痛药物剂量(P>0.05)。结论:1.慢性中重度癌痛患者经过规范化药物镇痛治疗,7天疼痛控制良好率为84.4%,且镇痛治疗明显改善患者的KPS评分。2.可致慢性中重度癌痛患者镇痛效果不佳的因素包括:年龄<60岁、消化系统肿瘤、重度疼痛、存在神经病理性疼痛及频发爆发痛(每天3次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