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猪肉作为中国人民餐桌上的第一大肉类消费品,因较高的肌间脂肪含量而味道鲜美,符合中国人的口味。肌内脂肪是影响猪肉多汁性、嫩度和风味的关键所在。中国地方品种猪的肌内脂肪都较高,但同时背膘厚度较大,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追求低背膘、高瘦肉率的胴体。经过遗传选育和杂交,虽然提高了胴体的瘦肉率,降低了背膘厚度,但却导致了肌内脂肪含量严重下降,因而也造成了猪肉的品质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通过研究猪肉中肌内脂肪的沉积对改善猪肉品质,满足人们日益提升的饮食要求具有重要意义。肌内脂肪位于肌外膜和肌束膜上,是形成大理石纹的基础。肌内脂肪的含量主要由肌内前体脂肪细胞的数量和脂肪细胞的成脂分化能力决定。因此,肌内前体脂肪细胞的增殖(proliferation)、分化(differentiation)和凋亡(apoptosis)都会影响肌内脂肪的沉积。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除了功能基因,非编码RNA也参与调控脂肪的形成。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 RNA)是指自主转录的无明显编码蛋白质能力且长度大于200nt的m RNA转录物,其结构复杂,数量众多,且拥有不同的功能。因此我们从遗传的角度,通过探究lnc RNA对肌内脂肪生成的作用来提高猪肉的肌内脂肪含量,达到改善肉质的目的。本研究通过运用siRNA和pcDNA3.1过表达载体对lncIMF2进行干扰和过表达,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CCK8和Ed U染色检测增殖期阳性细胞数目的改变,探究其对猪肌内脂肪细胞增殖的作用效果;结合油红O和Adipo Red染色观察脂滴形成的多少探究lncIMF2对猪肌内脂肪细胞分化的影响;同时利用Real-time q PCR和Western Blot对增殖,分化和凋亡相应基因的m RNA和蛋白水平进行了检测。获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从八眉猪和大白猪两个品种猪的不同分化时期的肌内脂肪细胞测序结果中得到众多差异表达的lnc RNAs,筛选出332个差异表达的新lnc RNAs,选择lnc_000215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命名为lncIMF2;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发现lncIMF2的功能主要集中在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等方面;时序表达显示该lnc RNA在猪肌内脂肪细胞分化后期表达量较高;lncIMF2的组织表达谱显示,在脂肪组织中表达量较高,因此推测lncIMF2能够参与猪肌内脂肪细胞的增殖和分化。2.干扰lncIMF2后,改变了细胞周期的分布,S期细胞数目减少,降低了增殖期的阳性细胞数目,同时细胞周期相关基因Cyclin B(P<0.01)、Cyclin D(P<0.05)和Cyclin E(P<0.05)的m RNA水平显著下降,Cyclin D和Cyclin E的蛋白水平也显著下降(P<0.05),表明干扰lncIMF2抑制了猪肌内脂肪细胞的增殖;3.过表达lncIMF2后,S期的细胞数目和增殖期阳性细胞数目均增加,细胞周期相关基因Cyclin B(P<0.05)和Cyclin D(P<0.01)的m RNA水平显著升高,p21显著下降(P<0.05),Cyclin D(P<0.05)和Cyclin E(P<0.01)的蛋白表达量增加,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ax、p53和Caspase9的m RNA水平(P<0.01)显著下降,说明过表达lncIMF2促进了猪肌内脂肪细胞的增殖,抑制了其凋亡;4.干扰lncIMF2后,细胞内的脂滴明显减少,促进脂肪生成的相关基因PPARγ等m RNA(P<0.01)和蛋白水平(P<0.05)均显著下降,表明干扰lncIMF2抑制了猪肌内脂肪细胞的分化;5.过表达lncIMF2后,细胞内的脂滴明显增多,促进脂肪生成的基因PPARγ的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5),促进脂肪分解的基因ATGL和HSL的蛋白水平显著下降(P<0.01),说明过表达lncIMF2后促进了肌内脂肪细胞的分化。6.通过在线软件预测及比对发现lncIMF2可以吸附miR-217,且发现miR-217的靶基因是与脂肪生成密切相关的PPARg、FTO以及PGC-1α等;miR-217的组织表达显示其在脂肪组织中有较高的表达;接着对miR-217进行过表达发现其能抑制猪肌内脂肪细胞的分化,干扰则相反。综上所述,干扰lncIMF2后抑制猪肌内脂肪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这是通过下调增殖和分化相关的基因m RNA和蛋白的表达量来实现的;另外,过表达lncIMF2通过促进增殖和分化相关基因的m RNA和蛋白的表达,抑制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进而促进猪肌内脂肪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抑制其凋亡。且lncIMF2可能是通过吸附miR-217来调控猪肌内脂肪细胞的脂质沉积。本研究从长链非编码RNA的角度探究了其对猪肌内脂肪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的影响,明确了lncIMF2调控猪肌内脂肪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