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上N了”结构研究——构式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浙江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dbattleli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V上N了”结构表进行义或完成义。对于“V上N了”结构的研究也是相对来说比较少,因此本文力求从“V上N了”结构中的动词和名词或名词结构入手,发现“V上N了”结构在表示进行义或完成义的使用时的特点。文章主要从三个部分进行分析:  第一部分主要是对能进入“V上N了”的动词进行考察,并分析“V上N了”结构表示进行义或完成义时动词所表现出的种种不同。对动词的分析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1)动词的语义指向,动词的语义指向不同是导致“V上N了”结构出现歧义的重要原因,当动词语义指向“上”时,该结构表示的是一种完成义,若指向其他成分则表示动作的进行;(2)动词的语义特征,在这一部分,我们只要从动词的持续性和非持续性来考察,动词的持续性与否与“上”的搭配有着直接关系;(3)动词的自主性与非自主性,若动词为非自主性动词,“V上N了”结构往往表示被动性因此多表示完成义。同时该部分对结构中的名词进行考察,分析并发现“V上N了”结构中的名词语义角色、特指与泛指以及“有界”“无界”对于“V上N了”的语义有着隐性的影响。此外也分析了存在句中的“V上N了”结构所表现出来的特殊性,存在句作为一种特殊的句式我们发现其中的“V上N了”结构与其否定形式“V不上N了”存在不对称性,而这种不对称性也恰恰是由于“V上N了”结构表示进行义或完成义造成的。通过分析我们知道“V上N了”结构中的两个变量对于该结构表示不同意义有着不同的作用,动词对于该结构的表示进行义或完成义所起到的作用要远远大于名词对该结构的影响。  第二部分对“V上N了”结构表示歧义时进行分析,从否定的角度、疑问角度和句式变化的角度进行区分,否定角度主要是从“V上N了”结构内否定和结构外否定进行分析。通过对“V上N了”结构的区分力争提炼出“V上N了”结构表示不同语义时所表现出来的差异,从而更有利于对外汉语教学。  第三部分在结合了笔者个人在喀麦隆孔子学院教学经验基础上对海外教学中师生教与学“V上N了”结构进行调查和综合分析,找出学生在学习“V上N了”结构所表现出的偏误和教师在教学中的优缺点,通过对学生偏误的进一步分析得出母语及目的语负迁移影响是导致学生产生偏误的主要原因,同样从教师的角度分析,教师教学过程中运用中介语或其他辅助语的方法对于学生的学习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为此我们尝试寻求运用构式语法理论指导对外汉语教学。将综合运用已有的对外汉语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借助于构式理论的辅助,以期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本文对“V上N了”结构总地来说主要是从认知语言学、构式等理论和对外汉语教学的应用两个角度进行论证,以期能够从语法及语义上寻求突破,进而提出构式语法理论指导教学的思路。也希望能够为以后的对外汉语教学提供一定的借鉴。
其他文献
作为五六十年代的旅美华人作家,白先勇在中西文化交融的处境下展开了对女性的书写。白先勇不仅以其细腻的笔触刻画中国女性独有的美,更敢于突破传统禁忌,为女性自身的解放做出大
简要介绍了相关的人工智能技术 ,如专家系统 ( expert system) ,人工神经网络 ( artificialneural network) ,模糊理论 ( fuzzy theory) ,遗传算法 ( genetic algorithms)及
通过遍阅契诃夫的小说,我们可以发现女性形象在其中占据着重要位置,他笔下的女性形象丰富多彩,从任人凌辱的歌女到居于众人之上的公爵夫人都是他所描写的对象。这些女性形象不分
张晓风笃信基督,醉心国学,以其深厚的国学底蕴、爱与悲悯的人文情怀、温暖细腻的文字书写、亦秀亦豪的独特风格开创了散文书写的崭新模式,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基督精神内化为浑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