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123例鼻阻塞患者行鼻内镜手术前后的鼻阻力检测的量化数据进行对比,探讨患者手术前后鼻腔通气功能的变化及这项检查在评估手术疗效中的意义。方法:应用鼻阻力测量仪对49例鼻中隔偏曲患者、36例伴鼻息肉的慢性鼻窦炎患者和38例不伴鼻息肉的慢性鼻窦炎患者术前及术后一个月的鼻阻力(nasal resistanceNR)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过鼻内镜手术鼻中隔矫偏曲组、伴有鼻息肉的慢性鼻窦炎组手术前后NR均有显著差异性(P<0.01),不伴鼻息肉慢性鼻窦炎组手术前后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阻力的主要产生的部位是鼻瓣区;变应性因素的参与和手术前后鼻腔呼吸气流变化也是影响鼻阻力变化的原因;正常生理状态下和病理状态下的鼻瓣区位置是不同的;鼻内镜手术并配合围手术期综合治疗对鼻中隔偏曲,伴有鼻息肉的慢性鼻窦炎患者及不伴有鼻息肉的慢性鼻窦炎患者的鼻阻力的恢复有明显作用;NR临床检测方法,简便易行,测得的数据具有良好的临床参考价值,可对手术对改善鼻腔通气效果进行一定的客观性的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