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教育史的研究过程中,教育督导一直是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教育督导一直贯穿于整个教育历史发展之中,从周代的天子视学、汉朝的帝王幸学,到宋朝建立提学司、晚清实行近代意义上的视学,再到民国时期的教育视导,以及今天我国实行的教育督导,对教育的监督和管理一直没有间断。从国家治理层面上对于教育进行监督和指导一直也是各个时期当政者管理教育所采取的必要手段,是统治阶级权力意识在教育领域的体现。在长期的教育行政运行中逐步形成的这种机制,直接影响着国家教育发展的情况。民国时期的教育视导制度最初是继承了晚清时期的教育视学,其后不同时期有所发展,逐步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一套较为完备的视导制度。而各个地方所施行的教育视导又由于自身条件的不同而各具特色。相对于重庆的教育视导而言,由于抗战前后其政治地位的变化,行政区划的变动也影响了教育视导的变化。直至1943年2月,重庆才成立了市教育局,专门负责管理重庆所辖范围内的教育事务。在重庆市教育局的领导下,实行了较为系统和完善的教育视导制度。对于视导机构、视导人员、视导内容、视导过程等内容都有较为明确的规定,在实际运行中也得到了有效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和不足。对于视导人员的管理,重庆市教育局在人员的设置、数量安排、任用标准、考核流程都有严格的规定,使其更适应重庆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在具体的教育视导实施过程中,市教育局建立了较为完备的视导机制,明确视导时间、规定视导范围、规范视导方法、严格视导流程,从而保证教育视导能够有条不紊的开展。对于视导的内容,市教育局的重心主要是放在各类学校上,对于辖区内的各类学校进行较为全面的视察和辅导。同时,对于社会教育也进行了视导;另外,还开展了专项视导。这一时期重庆市教育局实施的教育视导,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凸显出注重对软件设施的视导、建立以视导报告为主的问题反馈机制、建立以辅导为主解决实际问题的改进机制这三个特点。与此同时,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重庆市教育局实施的教育视导也存在着经费不足、视导人员缺乏、视导人员素质下降等诸多问题。基于对重庆市教育视导实施的考察,本文试图通过对当时重庆市实施的教育视导情况的梳理,力求提取出值得借鉴的长处,总结出其存在的问题,以期能够对民国教育视导制度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从而对我们当前的教育督导提供更好的借鉴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