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有消化道出血的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llmi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拟探讨伴有消化道出血的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本院接受根治性手术的GIST患者,所有患者术后均未接受靶向治疗。通过查阅病案资料,明确是否存在GIST相关性的消化道出血。采用Kaplan-Meier法估算无复发生存率;多因素分析应用Cox 比例风险模型。结果:125例患者伴有消化道出血症状,占总人数的(51.7%),男性72例,女性53例,中位年龄57(19-89)岁。肿瘤位于胃部40例,十二指肠21例,小肠56例,结直肠8例。中位肿瘤大小5.0 cm(2.1-10.0 cm),中位核分裂象计数2个(0-200个)/50个高倍镜视野。与无消化道出血的同期117例GIST患者比较,小肠部位的GIST消化道出血症状较为多见,肿瘤越小其消化道出血的比例越高。总体的中位随访时间为120月(10-215月),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提示消化道出血并不是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但对于肿瘤小于5.0 cm患者,伴有消化道出血症状者预后较差(p=0.039);在低复发风险的GIST患者中,伴有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复发风险有升高趋势(p=0.06)。结论:小肠GIST出现消化道出血的比例较高。消化道出血并不是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预后因素,但对于肿瘤小于5.0 cm或者低复发风险的GIST,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复发风险相对较高。
其他文献
本文首先分析了历史进程中设计的时代背景因素,指出了个性化设计到来的必然性,随后分析了个性化理论研究的现状以及个性化设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情况、设计现状并展开相关研究设计工作。本文主要是研究基于特定情境下的个性化设计的应用现状,从而概括归纳设计理念,并应用到汽车设计领域,同时也分析了国内国外自驾游的历史发展情况、发展前景等,探究户外自驾汽车设计的必要性,尤其是基于户外露营情境的场景下的应用情况,这样可
伴随着信息处理、储存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以及信息生产的低门槛化,大量信息充斥于互联网中。在信息海量化的背景之下,新闻用户的注意力已经成为极为稀缺的资源。从用户角度
第一部分:mTORC1相关基因遗传变异与胃癌预后关系的关联性研究目的mTOR信号传导通路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通路,该通路中相关基因的遗传变异对肿瘤的发生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已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愈加重视使用信息技术进行供应链管理,以期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本文分阶段对企业实施供应链信息技术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度研究。本文结合信息技术实
目的:本研究以南充地区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患儿和对照组健康儿童外周血基因组DNA为研究对象,对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 phosphate,NADPH)氧化酶C242T位点进行碱基分析,探讨NADPH氧化酶p22phox亚基C242T基因多态性和川崎病发病以及并发冠状动脉损害的的相关性,为川崎病及冠状动
绝经后骨质疏松是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虽然目前临床上可用的抗骨吸收的中西药众多,各国防治指南中也推荐了不同情况下的治疗方法,但是对于不同抗骨质疏松药物的疗效定量评价并
本文对核磁共振检查的预约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调研,并对核磁共振不同检查部位所需工作时长进行细致的分析,得出其运作时间的分布规律和不同检查工作之间的转换准备时间。在此基
足式机器人具有出色的运动能力,使其能够替代人类在复杂环境中进行作业和交通运输,无论是在民用还是军工方面都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而其中含T型髋部平面双足机器人在节能方面具有优异的性能,所以本文针对该样机的行走和奔跑运动控制进行了研究,使其具有更强的实用价值。行走运动控制方面,在原有通过周期步态实行低能耗行走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的拓展研究,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采用牛顿-欧拉正交法推导了带驱动T型髋部模
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为身份管理提供了新的机制,因其更高的安全性和便捷性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但是生物特征数量有限且很大程度上是不可改变的,一旦存储数据库被攻击,会造成很严重的隐私泄露等安全问题。其次,指纹作为最常用的生物特征之一,由于其具有唯一性和终身不变性的特点,指纹数据库一旦丢失,造成的损失是不可挽回的。因此指纹模板保护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目前,便捷设备由于外观不断更新使得指纹采集面积
水仙花是北美第一位华裔女作家。她在1912年出版英文小说集《春郁太太》,通过塑造众多华人形象,揭示十九世纪华裔在美国的真实生活。作为华裔文学开创标志,《春郁太太》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