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合金空心球砂带磨削性能及磨粒磨损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o2009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钛合金因具有比重小、比强度高、耐热性和耐腐蚀性好等优异的综合性能,在国防高科技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用于制造航空发动机叶片、整体叶盘等关键核心构件。砂带磨削因为其冷态磨削特点,加工钛合金叶片时具有优势,但由于砂带的耐磨性问题制约,加工中面临砂带繁换带问题,导致加工效率低且加工质量不稳定难以实现智能化制造要求。因此,本文针对航空发动机钛合金叶片磨削加工中砂带使用寿命不足的问题,使用新型的空心球砂带作为切入点开展相关的实验研究,分析砂带磨削性能及磨粒磨损问题,为航空发动机钛合金叶片的高质量、高效率磨削加工提供指导,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运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在不同磨削参数条件组合下氧化铝空心球砂带磨削钛合金板材过程进行仿真建模,研究磨粒粒度、磨削压力、进给速度和磨削速度对材料去除率的影响规律,为后续开展空心球砂带磨削钛合金板材的单因素实验设定磨削参数及水平提供依据,对磨削压力和磨削速度对磨削力的影响进行仿真分析,为后续开展磨削参数对磨粒磨损的实验设定磨削参数及水平提供依据。(2)开展氧化铝空心球砂带磨削钛合金板材实验,通过单因素实验分析氧化铝空心球陶瓷砂带加工钛合金板材中工艺参数对表面粗糙度和磨削比的影响规律,确定钛合金空心球砂带磨削参数的合理范围;进而通过正交实验研究磨削压力、线速度、进给速度以及磨粒粒度号等因素对表面粗糙度和磨削比影响的主次关系,确定空心球砂带磨削钛合金的最优工艺参数组合,对加工后的板材进行表面分析,最后开展碳化硅空心球砂带的正交试验,通过比较分析两种砂带表面粗糙度和磨削比的好坏来并对两种砂带的磨削性能进行对比分析,确定合理打磨顺序。(3)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检测氧化铝空心球砂带磨损后的表面形貌,分析砂带发生磨损的形式,用分形维数来定义砂带的锋利度,并给出了材料去除能力和效率(RAE)来表示砂带的自锐度,探究磨削压力、砂带线速度对空心球颗粒自锐度的影响规律。开展与传统氧化铝砂带的对比实验,验证空心球砂带的磨削效果以及自锐性,最后开展磨削钛合金航空发动机精锻叶片进排气边的工艺实验,验证在实际加工钛合金叶片中空心球砂带的磨削效果。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大量深部岩体开挖工程建设的展开,高地应力问题不断显现,使得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对深部岩体开挖过程中围岩的稳定性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对此,本文以砂岩为研究对象,利用自主研制的“多功能真三轴流固耦合试验系统”,开展了真三轴应力条件下砂岩的加卸载实验,重点探讨了不同初始静水应力和不同Lode角对砂岩的力学特性、声发射特征、裂纹扩展特征以及能量演化规律的影响,对深入研究岩石的损伤破裂特性有重要的
当今教育越来越关注心理因素,尤其是"立德树人"育人目标的提出,对师生的身心健康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教育过于偏重知识传授,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积极心理的培养,这样的教育理念下培养出来的人才虽然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却不懂得调节自身的心理,如一些人缺乏积极心理,无法正确面对挫折、诱惑等,对自己的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甚至还可能危害他人和社会。因此,从育人的角度来讲,积极健康心理的培养是当代教育的重要内
期刊
学位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安防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门禁作为安防领域里十分重要的一环,一直以来都受到许多企业的青睐。现在,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生物识别领域的不断突破与发展,许多传统的物联网门禁设备无法满足现代企业和个人的需要,人们迫切的需要一种更加智能化的门禁通行方式,需要更为高效、实时和便捷的门禁通行体验。智能门禁物联平台正是基于此目标,用以满足以上企业和个人的需求。通过分析国内外的相关发展
区域供冷在国内已有一定应用,行业内对区域供冷输配系统比摩阻及供冷半径的研究还比较缺乏。本文针对区域供冷系统最佳比摩阻、供冷半径开展理论和实际应用的研究,开发相关应用软件,促进区域供冷系统的推广与应用。首先,本文以全寿命周期成本年折算费用为目标函数,分析了全寿命周期成本各项费用的组成,建立输配系统最佳比摩阻数学模型;提出了以冷水循环泵能耗与输送冷量的一次能耗比ECR’为指标确定供冷半径的评价方法,建
工程岩体失稳破坏往往是由于岩体的变形过大造成的,而岩体在变形破坏过程中,其变形从最初的均匀逐渐转化为非均匀,产生应变集中,当应变集中累积到一定程度后会出现一条或多条变形窄带,即变形局部化带,最终导致岩石的失稳破坏。为了深入研究岩石在复杂地质环境下的变形破坏过程及机理,论文基于自主研发的可视化三轴试验机,并结合数字图像相关(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DIC)技术,以砂岩和凝
当前服役中的附件机匣往往面临效率低、寿命短、噪声大、难以重复利用等问题,引起这些问题的原因之一是机匣壳体应力场变化导致的变形。壳体变形将破坏机匣精度而使齿轮啮合错位、机油泄露,因此降低了机匣效率、缩短了机匣寿命,并且拆卸后机匣无法重新装配,增大了机匣维护的难度。机匣壳体应力的变化作为引发机匣种种问题的原因之一,目前还没有人对附件机匣残余应力的演变过程进行系统的研究,缺乏控制壳体残余应力的依据。因此
混合动力汽车既可以弥补普通燃油汽车燃油消耗高,尾气排放多的缺点,又可以弥补纯电动汽车续航里程较短的不足,是目前汽车研究的热点。而如何合理地对混合动力汽车动力传动系统进行参数匹配和在行驶过程中协调发动机和电机之间的功率分配则直接影响着整车的燃油经济性和排放。作为混合动力汽车的核心技术,能量管理控制策略的制定是目前混合动力汽车研究的重点和难点。而对于装备有CVT的混合动力汽车,如何实现CVT速比和动力
隧道由于其狭长的特殊结构,一旦发生火灾,消防救援和安全疏散将面临巨大挑战,高温有毒烟气是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纵向通风是一种有效控制烟气的通风方式,当纵向风速较小时,烟气在撞击顶棚后,将迅速沿隧道顶棚蔓延,呈一维纵向流动的特点。当纵向风速增大到一定程度时,烟气在火源下游可能出现分岔流动现象,在隧道顶棚将出现几乎无烟的低温区域。当火源位于隧道中心位置(中心火源)时,顶棚烟气将呈“V”形分岔流动并最
直升机以其垂直升降,空中悬停,高机动性等卓越的性能,在军事与民用等领域有着越来广泛的需求和应用。尾传动系统作为直升机传动系统中十分重要的子系统,其振动特性直接影响到直升机的飞行安全,直升机尾传动系统的振动特性研究,对提高直升机的可靠性具有一定的意义。本文以某型号直升机的尾传动系统为研究对象,对其振动特性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工作和结论如下:(1)直升机尾传系统有限元建模。本文根据实际结构的几何模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