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壤Cd污染一直是近些年来人们所关注的难题,电动修复技术被证明可以用于土壤Cd污染的治理,但传统电动处理存在能耗高、重金属易在阴极区沉淀等缺点,为提高其修复效率和经济效益,本研究采用耐镉细菌联合电动技术修复Cd污染土壤。从Cd污染土壤中分离筛选出3株耐镉细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strain、芽胞杆菌Bacillus sp.、蜡样芽胞杆菌Bacillus cereus strain,将其分别接种至含Cd土壤后,通过自制实验装置以1 V·cm-1电压梯度通电10d进行耐镉细菌-电动联合修复Cd污染土壤的实验,并通过比较各组处理对土壤Cd去除、土壤主要酶活性和可培养细菌总数的影响,选取修复效率和经济效益都比较高的一株耐镉菌,进行响应面设计与实验,得到耐镉细菌-电动联合修复的参数优化值。主要实验结果如下:(1)通过从电动修复后的Cd污染土壤中进行分离筛选,得到3种耐镉细菌A-1、B-1、C-1,经鉴定确定菌A-1为大肠杆菌Escherichiastrain、B-1为芽胞杆菌Bacillus sp.、C-1为蜡样芽胞杆菌Bacillus cereusstrain。(2)综合3种菌株的适宜生长条件后,将耐镉细菌-电动联合修复时的修复条件设为:pH为7.0~7.2、温度为28℃、装液量为100 mL、NaCl质量分数=0.125%,并在此培养条件下研究耐镉菌株耐镉和吸附镉能力,其中菌株A-1、B-1、C-1对固体培养基中Cd的耐受阈值分别为400、600、700 mg.kg-1,对液体培养基中Cd2+的耐受阈值为150、200、200 mg.L-1,对Cd2+的吸附率为19.40%、30.55%、37.36%。(3)与传统电动修复相比,电动-耐镉细菌联合修复技术能显著提高总Cd去除率并降低修复能耗(P<0.05),实验组EBR-Bcs、EBR-Bs和EBR-Ecs的总Cd去除率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 173.75%、153.11%和67.88%,单位修复能耗比对照组分别降低了 70.34%、66.18%和39.15%(对照组去除率为11.24%,单位修复能耗为 165.48 kW·min·mg-1)。(4)与传统电动修复相比,耐镉细菌-电动联合修复能显著增加土壤酸性磷酸酶、脲酶、β-葡萄糖苷酶活性以及可培养细菌总数,其中土壤主要酶活性大小为EBR-Bcs>EBR-Bs>EBR-Ecs>Control,同时由于电动过程中耐镉细菌的电泳作用大于电渗作用,导致土壤可培养细菌数阳极区明显高于阴极区(P<0.05)。(5)在接种3种耐镉细菌的实验组中,蜡样芽胞杆菌Bacillus cereus strain和电动技术联合时修复效果较好,对其响应面优化设计与实验后,得到小试水平下耐镉细菌联合电动技术修复Cd污染土壤的最优条件:通电时间=10.05d、电压梯度=1.09 V.cm-1、菌液量=150 mL。